中暑虚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毕淑敏聚焦心理灾难称心理健康并非逆来顺受 [复制链接]

1#

毕淑敏聚焦心理灾难 称心理健康并非逆来顺受


毕淑敏近日出版了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花冠病*》。2003年,SARS病*引发的非典在北京爆发,毕淑敏受中国作家协会派遣,深入到北京抗击非典的一线采访。采访回来后,同去的报告文学家早已写出了作品,可毕淑敏却一直为找不到好的支点表达而未动笔。一转眼就是8年后,毕淑敏才开始写作这部与病*有关的小说,也正是这几千个日夜让毕淑敏沉淀的更多,走的更远。


    五年来唯一的长篇小说


    毕淑敏的小说多以悲剧意识和死亡意识来探求幸福、死亡等终极关怀,《花冠病*》也不例外,聚焦在了心理灾难。小说讲述的是在未来的世界里,201N年,“花冠病*”疫情突然袭击中国的大城市燕市,一时间,民众的生命陷入危机。奉命亲临抗*一线采访的女作家罗纬芝,抗疫总指挥袁再春,以身试*的科研教授于增风,一千多万市民,命运将把他们抛向瘟疫的同时,也跑向了心理的灾难和自我救赎。可以说全书在情节的铺陈和设计上,很有电影语言的特点,画面感十足,书中人物内心活动等细节描写着墨最多,极力刻画了各色人物在面对病*肆虐时的心理状态。


    毕淑敏心理咨询师的经历,也让这部作品丰富了许多,“心理咨询师让我对人性的多样性有了切身的体会,具体到某个案例都会对我的这部小说有启示。”很多人会将小说中女主人公罗玮芝与毕淑敏本人匹配,对于这一点,毕淑敏进行了否认。“关于罗纬芝到抗疫第一线,也就是事件最初的起因部分,有一点点近似。但很快就进入了虚构部分,比如并没有人让我携带病**株。所以,这是科幻性质的小说,罗纬芝并不是以我为原型。 ”


    新书有遗憾但自己已原谅


    面对自己这部最新的长篇小说,毕淑敏说自己已尽全力,“写作的过程中,手指集体造反,多个腱鞘发炎,在电脑键盘上的每一格,都变成了某种尖锐的野草种子,敲下去的时候,十指关节和双腕一起持续痛楚。我对自己小声说——你要坚持。我相信在这个自私纵欲狂野诡谲的世界之中,还有一些人勤劳和正直勇敢地生活着。我愿以自己诚实的劳苦,加入其中。 ”面对《花冠病*》,毕淑敏不仅将它看成是一些纸加上一点油墨印刷的文字,更饱含着她的时间。“这时间并不仅仅包括我书写文字所用去的黎明和夜半,不仅仅包含我体力和脑力上的付出,不仅仅包括我的殚精竭虑和手指痉挛。在这本书里,渗透我人生的结晶。……这书里还包含着我绕行地球的漫长航程。包含我对以往和将来世界的回眸与眺望。包含着我对宇宙的好奇和幻念。 ”


    不过,毕淑敏还开玩笑的说,“如果说遗憾,那也肯定有,不过我已经原谅我自己了。现在希望手伤快点好,好继续干活,手上的伤始终不愈的话,影响以后我的工作状态,我会对这部小说有意见的。 ”


    写作秘诀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作为一个成功的心理医生,毕淑敏在生活中给自己开出的“药方”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写作也是如此。这次的心理能量小说《花冠病*》就是她遵从自己内心的一次创作。不过这几年可以说灾难题材的影片、小说都不在少数,《花冠病*》又有何特别之处?毕淑敏认为,“很多灾难题材,说的都是短时间晴天霹雳式的过程。我写花冠病*的袭击,时间比较长,心理过程复杂多变。尤其在早期,基本上是处于没有特效药的极端状态,民众陷入万般无奈。在这种极其危厄的情形下,我们是坐以待毙还是调动起自身的力量,来和病*抗争?相信热爱生命的人,都会努力争取活下去。心理能量非常宝贵,每个人身上都有。希望人们注重自己心理健康的培养和锻炼。 ”


    至于为什么会将自己的作品归入科幻题材中,毕淑敏说:“之所以归入科幻小说,主要是因为我所描述的治疗方法,充满了想象。 ”至于以后是否还会创作这类的作品,毕淑敏现在还没有计划,而不管做出怎样的选择,最重要的还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心里瞩目于这一类的小说,也绝不会错过。


    对话毕淑敏


    人类和病*必有一战


    辽沈晚报:自序中提到,在面对身体和心灵的灾难时,最终能依靠的必有某种“心灵能量”,那这种“心理能量”是什么呢?


    毕淑敏:在人体,能量不仅仅包含着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所提供的热量,它还与意识的精神力成为了一个互补的循环系统。这是一个非常常用和非常基础的物理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抽象和非常难定义的心理概念。具体到每个人来说,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密不可分。如果一个人只有身体而没有心灵,那他就是行尸走肉,不能算一个完整的人。人的心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理状况。平日我们常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这个“内因”,我觉得就是指的心理能量。


    辽沈晚报:为什么会想到写这样一部小说呢?


    毕淑敏:我相信人类和病*必有一战,必将多次交锋,谁胜谁负,尚在未知之数。在阅读时,我祈望读者们不纠结于本书的某些技术细节。不要对病*噤若寒蝉。不要和SARS对号入座。不必寻求真实的燕市在中国的什么地方。


    辽沈晚报:书中人物李元与女主角罗纬芝,在共历灾难的情况下相爱,他们亲赴险境,帮助他人,在残酷的病*面前设置这种温暖的情节,是为了形成一种反差吗?


    毕淑敏:在我看来,爱并不是能战胜一切,面对灾难,特别是极其险恶的环境,人性深在的某些幽暗部分,会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只能说,这样的情节设置,是想说在灾难之中,也依然有爱,有力量和希望存在。


    辽沈晚报:现代人经常会有来自外在环境和自己心理的不安全感,面对不安全感,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毕淑敏:诸种危难情况,原因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要从源头上找到应对的方法。心理健康并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姑息忍让。该奋起的时候要奋起抗争,要为保卫自己的生命权而不懈努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