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虚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暑暑天无病三分虚,大热天消耗的气津 [复制链接]

1#

本期导读

小暑后,即将步入暑湿蒸蕴的桑拿天,这几个养生秘诀,防暑邪、护心阳、生津润燥。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被雨水浸润的初夏在骄阳的不断催逼下,大步流星地迈进了小暑时节,滚滚热浪肆意地把大地围裹了起来。

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桑拿模式」即将开启,又热又湿又闷,只能靠着空调续命的日子来了。

图源:摄图网

小暑正是民间繁忙的时候,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趁着最炎热的时候还没有到,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一段时间调好身体,给身体一个精进的机会,顺利入伏,防暑邪伤身,秋冬少生病。

做好四「防」:避暑、养心、生津、护胃

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时期人体容易出现:出汗多、消耗大、易烦躁、易疲劳等问题。

图源:摄图网

而且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季,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容易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

所以安全度过暑热天,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防阳暑、阴暑:避热但不贪凉

小暑之后,盛夏酷热降临,人们很容易中暑,健康避暑是小暑节气养生的首要任务。

中医认为,中暑分阳暑、阴暑,「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

阳暑

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阳暑」。

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突然出现头晕胸闷、高热汗出、体若燔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气粗,且舌红苔黄少津,脉洪数等,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须尽快救治。

夏天避热、防中暑,建议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要少到户外活动,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还要准备充足的水,出远门要备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人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阴暑

「阴暑」的发病多是因为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如夜间露宿室外,乘凉时间过长,运动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快速饮用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等,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此时天气炎热时出汗较多,腠理疏松,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最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导致寒湿之气阻滞人体的气机,暑气不得散,出现头痛恶心、鼻塞流涕、咽痛咽痛、四肢酸软乏力,皮肤发热却无汗、呕吐、腹泻等。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

因此夏天消暑千万不能过于贪凉:例如出汗后不可马上冲凉、少喝冰冻冷饮、注意使用空调、电风扇的时间等。

图源:摄图网

2、防「情绪中暑」:顾护心阳、平心静气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

中医讲五脏与季节相对应,夏季为心所主,我们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不可有过激之处,如过喜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此时节,人们在注意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更要提防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即「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

高温天气下,心脏排血量下降,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变弱,养心是防止情绪起伏,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多静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

「静以养心」,让心静下来。闭目养神、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钓鱼、打太极拳等缓慢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在盛夏时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多吃养心、护心的食物,如大枣、葡萄、蓝莓、红小豆、莲子等。

图源:摄图网

3、防津液耗散:酸梅汤滋阴生津

夏季天热容易出汗,而中医向来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易消耗心脏阴液。

小暑节气,天气炎热,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因此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者更难以抵御酷暑,容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量出汗等症状。

当我们的津液大量流失时,单纯的喝水是不行的,要用滋阴的方法,中医认为酸甘化阴,就是说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可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

酸甘化阴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酸梅汤,白天出太多汗,晚上喝一杯酸梅汤可以把流失的津液补回来,酸酸甜甜的酸梅汤,是夏天老少皆宜的消暑饮品。

酸梅汤的口感,酸中有甘,甘里又带酸,酸可收、甘可泄,尤为适合夏天饮用。

远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用梅子制作饮料,宋代以后,梅汁饮料出现在市场上,名「卤梅水」;到了元代,出现了梅汤的名字。现在我们熟悉的酸梅汤是从清朝宫廷中传至民间后成为老少咸宜的大众饮品。

酸梅汤主要原料是酸梅,中药材称乌梅。乌梅性酸平,止渴生津、敛肺止咳。乌梅以酸味入药,从四气五味来讲,酸柔、酸收、酸敛,是收敛之气。收敛之性只是酸的一方面,另一方面酸性还可以生发,所以,酸味既能收敛又能生发,收敛中带有生发之气。

它的气比较淡,味比较足,但里面藏的生气还是很明显的。乌梅养肝最初最本源的生发之气(酸养肝的本意),可以理解成一股很柔和,力量又比较大的一股气,拖着你慢慢往上升。而酸之所以能够刺激唾液分泌,是因为从中医角度来讲腺体分泌是生发肾气的过程,属于水生木,内经讲酸味入肝,肝气本身就是水气生发而成,从一种收藏的状态向开达状态的转换,由阴出阳,由内向外的过程。

4、防食欲不振:少食冷饮、甜食

由于天气炎热,人的神经中枢会陷入紧张的状态,而内分泌也不十分规律,消化能力较差,容易食欲不振。

过度食用冷饮也容易造成食欲不振。冷饮对胃粘膜的刺激不小,会影响胃液的消化功能;同时,很多冷饮中都含有过量的糖份,过食含糖量多的食物,会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所以在小暑节气前后,尽量避免经常喝冷饮和冰镇食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