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出通告,表示时隔七年后厄尔尼诺现象再现,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可能在5年内出现创纪录高温。中央气象台在进入7月份后持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国家气候中心关于今年盛夏全国气候趋势的最新预测称,华北、华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在这种大环境下,空调房成了大家避暑的不二选择。但是也有不是少人并不在意这种高温,导致自己出现了中暑的症状。
(一)人为什么会中暑呢?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温度高湿度大、风速低的环境,最容易导致中暑,尤其是还没有度过适应期的人。轻微中暑的常见症状为头晕、无力、呕吐等;中暑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出现痉挛、晕厥,甚至出现脏器功能衰竭、休克、昏迷等症状。如果处置不及时,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当高温超出人体体温调节范围时,会引起身体散热障碍,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还会引发体内电解质异常、酸中毒肌溶解等问题,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导致死亡。
对于中暑高热的患者一定要迅速降低核心体温(肛温或耳温),争取在30分钟内将核心温度降至39℃以下。降温过程一定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变化、脏器功能。
中暑的高热并不等同于炎症的“发热”(即平时说的“发烧”),不建议使用常用的解热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对乙酷氨基酚等),也不建议用酒精擦浴来降温。
(二)快使用缓解中暑的方法
1、脱离危险环境。中暑后要迅速避开高温、高湿度、强烈日晒的环境,及时到阴凉处、通风处静卧。
2、快速降温。尽快脱掉衣物来增强散热,可以在身上洒上温水,用风扇吹风或打开空调。
3、补充水分和盐分。中暑后应及时补充含盐的清凉饮品,比如淡盐水、西瓜汁、绿豆汤等。
(三)预防中暑的要点
1)要尽可能地改善高温、高湿度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做好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
2)外出时要注意遮阳,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品,不要等口渴后才补充水分。
3)虚弱、疲劳和饥饿条件下中暑发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炎热季节更要保证营养,休息好不熬夜,保持身体凉爽。
4)老年人、儿童、孕期和哺乳期女性等机体调节能力较差的人群,要尽量呆在凉爽舒适的环境中。千万不要觉得身体弱就捂着,夏天还穿厚衣物甚至包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