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虚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蒸笼天又闷又热,这三类人要警惕热射病了 [复制链接]

1#

“太阳烤鸡蛋”、“太阳煎牛排”、“蚊子都热的不出现了”,这些连日来“霸榜”了热搜的高温话题让我明白了一句话,原来“哪凉快哪呆着去”绝不是一句骂人的话,而是当下最动人的情话!

但情话背后动辄40℃的高温可不仅仅是一句“热的难受”那么简单,长时间呆在这种高温环境下,轻则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中暑现象,严重的可能会受到热射病的伤害,目前社会上已有多人确诊热射病并出现致死现象。

到了这里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40℃的水喝着不烫,洗澡也不觉得难受,但40℃的天气就这么难熬呢,严重到会夺取生命。

其实你体感的温度,比天气预报的更热

通常我们人体能感受到的“热”,除了气象台播报的温度,还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比如热浪的伴侣——高湿度,当高温度+高湿度相遇,对于我们来说简直的是“debuff”叠满。

有数据表明,假如我们在一个空气干燥且有足够的对流气流流动的环境下,一个人可以承受对流气流流动54.4℃(F)的空气,但如果此时把湿度调整到超过%,那么只要空气温度超过34.4℃,人体就会受不了了。

而在最近几天里,全国各地不仅在经历着40℃左右的高温,在湿度检测表上,全国大多地区湿度普遍处在蓝紫色。

而这种“debuff”不仅会让我们觉得不适,还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正常的“自动散热模式”。

悄悄告诉你,为了能随时应对天气变化,给自己创造适合的生存环境,我们的身体给自己安装了一台“空调”,在正常情况下,“空调”如果察觉身体温度过高,就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保证我们的核心体温能保持在37℃左右。

而在现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种自动散热的条件就被破坏了,首先人体能正常向空气散热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空气的温度要低于人体的核心温度,如果空气温度高于核心温度,那就不是散热了,而是吸热。

看了下最近40℃左右的天气,小编默默哭了。其次假设环境相对湿度较高,空气中容纳不下多余水分,那么我们散热的汗也没法蒸发,只会牢牢扒紧在我们的皮肤上,就会感觉更闷热了......

如果这时没有及时降温,而是继续处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呢

在高温环境下,我们会流出汗水消耗身体水分和盐分,长期下去,身体会出现脱水现象,体内的体液、盐和血容量会减少,而身体的肌肉、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会因为缺乏血液的供应,表现出轻重不同症状。

可能最开始,身体只是出现轻度脱水,你会感觉到口渴,尿液会因此减少变黄,你的血液会变得粘稠,心脏也需要更努力地泵血,此时不抓紧到凉爽地地方避暑及补充水分,那么你可能会出现热痉挛,这是当你身体核心温度快到了40C的范围内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现象,会觉得肌肉突然收缩、变得僵硬、还会有剧烈疼痛,不过这种疼痛持续很短,大概在几秒到十几秒不等,等情况再严重点,那就是轻中度甚至重度中暑;这时你可能会出现到昏厥、头痛、呕吐等症状,而如果继续脱水,体温上升到40°C以上,你可能会丧失意识,大脑和其他主要器官也会造成损害,更甚者是可怕的热射病。

其实想要了解热射病,就离不开“中暑”这个关键词,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橙色预警下,身边这三类人群更易受到高温伤害

对于能躲在空调房避暑的人来说,高温高湿的天气除了粘腻难受点,好像也没有传的那么可怕,但实际上,这样的危险就隐藏在我们身边。

在这种环境中,第一类易受到伤害的人群就是家中的长者,今年小编已经看到过不少因为老人不舍得或觉得不热等原因不开空调导致中暑的新闻,但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回想一下上面提及的知识点,人体在高温下会发生什么?轻度脱水、血液会变粘稠、心脏需要更努力地运作,这些症状对于老人来说是很致命的,一方面,老年人多数会有高血压、冠心病等较多基础疾病,他们的心血管系统本身就比较脆弱;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脏功能和血管容量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这导致他们患体温调节障碍的风险更大了。

第二类人群是家中的孩童了,儿童们因为年龄尚小,身体器官都还在发育中,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所以面对这种高温就格外显得吃力,尤其是4岁以下的儿童在高温时更易出现中暑症状,所以夏季如果孩子喜欢在户外玩耍,一定要注意避开高温时段,增加喝水频率,补足水分,有条件的可以备上防晒衣防晒帽和儿童墨镜。

第三类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