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虚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安全生产如何预防高温中暑 [复制链接]

1#

近期,高温烤的整个全国版图红通通的一片,江苏、山东等多地出现了因高温致死的情况,我市也响起了高温橙色警报。

因此防暑降温工作将成为最近一段时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中暑的症状

1.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2.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尚有下列症状:体温在38℃以上,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脱离高温环境,轻症中暑可在4-5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表现为除上述症状外,出现突然昏倒或痊孪,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可分为三型: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1)热射病: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典型症状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2)热痉挛: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临床表现特征为: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3)热衰竭:是热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环血量减少,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先有头昏、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多不高。

(二)中暑的急救方法

首先,立即将中暑者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休息;其次,让中暑者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空调,尽快使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还可以用凉湿毛巾冷敷患者头、颈、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意识清醒的或经过降温清醒的中暑者可饮服绿豆汤或含食盐0.1%~0.3%的凉开水,立即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等中药。一般患者如果及时休息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对于重症中暑,有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状者,应立即拨打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三)劳动保护措施 

1.组织措施

1)加强领导,是做好防暑降温的保障。领导要对防暑降温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并协调好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入暑前做好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及早做好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以及降温设备的安装和添置工作。

2)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员工的高温作业安全规程和中暑预防知识。

3)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应尽量缩短高温下作业时间,采取小换班、增加工作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等方法。休息地点应远离热源,备有清凉饮料、风扇、洗澡设备等。有条件的可在休息室安装空调或采取其他的防暑降温措施。

4)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作业岗位或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

5)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开展防暑降温和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防暑降温的预防保障工作。

2.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合理设计或改革生产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仪表控制,消除高温和热辐射对人的危害。工艺流程设计时,应尽可能将热源置于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将热源布置于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的通风厂房,应将热源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使室外空气进入车间时,先通过操作者工作点,后经过热源。

2)隔热。以水隔热效果最好,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利用石棉、玻璃纤维等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包敷热源也有较好的效果。

3)通风。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法,交换车间内外的空气。

3.保健措施

1)人数较多的生产车间、高温环境场所应采取必要的通风和降温措施,置备人丹、十滴水、风油精和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2)暑期必须保证饮水供应,有条件的应提供白糖和含盐或含酸的清凉饮料。

3)天气炎热时,劳动者应注意保障休息睡眠、合理搭配营养、及时诊治疾病;采取穿浅色或素色服装、戴遮阳帽等防晒措施,尽量避免长时间被阳光曝晒。

4)加强个人防护。高温作业的工作服应结实、耐热、宽大,活动方便,应按不同作业需要,及时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隔热面罩、隔热靴等。

5)医疗预防。对高温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凡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溃疡病、肺气肿、肝病、肾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