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8115.html近期,沈阳气温居高不下,简直就是进入了“烧烤模式”。高温“烤问”着健康,不少人都被“热”击倒。昨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从沈阳急医院急诊科了解到,因高温天导致中暑的患者不在少数,更严重者还出现了“热射病”。医生提醒,人们一定要提高防暑降温的意识,出现任何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权威发布
市卫计委专家提醒市民警惕三大“热病”: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
据统计,7月30日我市急救车共调度多车次,35医院29日门急诊就诊患者人,30日门急诊就诊患者人。市卫计委组织全市医疗机构投入急诊急救工作,并对市管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急诊科工作情况进行摸底,于30日晚10时下发《关于做好高温天气急诊急救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对中暑患者的医疗救治,规范收治发热病人。我市各医疗机构立即启动院内应急预案,主管院长带领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等主要科室负责人现场调度急诊急救工作,动员全体医务人员,支援急诊科工作,开通绿色通道。同时开放全部病房,打破科系紧急加床,收治危急重症患者。在高温天气和患者大量激增情况下,为患者提供了多种便民服务,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门诊情况沈阳急救中心一天接诊近百例中暑患者
7月29日下午,在室外工作的小李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往中国医院急诊科。“他在室外连续工作两个小时以上,来的时候已经陷入昏迷、全身抽搐。属于重度中暑的患者。”中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赵宏宇教授表示,医院时小李已经呼吸衰竭,随后,他被送到ICU病房。赵宏宇介绍,重症中暑又叫热射病,这种病的死亡率超过65%。几天来,医院已经收治了十几例中暑、热射病的患者。以7月29日、7月30日收治得最多,多数是长期在室外作业的工人。而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医院急诊科均收治了很多中暑患者,医院急诊科仅7月29日一天就确诊热射病患者达8例。
而记者从沈阳急救中心了解到的数据显示,由于持续高温,沈阳急救中心的工作量比平日明显增加,由平时的每天出诊次左右增加到“二伏”以来的每天约次,刚刚过去的周日更是达到了次,出诊量创历史新高。“尤其是这几天气温超高,中暑患者增多,入伏以来平均每天接诊初诊中暑的患者20—30人,7月29日一天接诊中暑患者多达95例,创下了历史新高。”沈阳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来介绍说,针对急救量的急剧增多,沈阳急救中心启动紧急预案,加派急救车辆,全力为市民服务。
健康提醒热射病是重症中暑年轻人更应注意
据沈阳急救中心翟家急救站站长高晓宇介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所谓热射病,其实就是一种致命性的重症中暑,它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超过40℃,汗液无法正常排出,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出现晕厥、昏迷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热射病又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两种。劳力性热射病是指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多见于平素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在运动后数小时发病,表现为大汗、心动过速、脉压差增大。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功衰竭等。劳力性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很高;而非劳力性热射病则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老年体衰居民。表现为皮肤干热发红、无汗,体温多为40℃以上。病初表现为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昏迷、休克等症。严重者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热射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若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20%至70%,年长者更高。”*来提醒说,不仅是长期在太阳下曝晒的年轻体力劳动者会中暑,年老体弱的城市居民,长期处于闷热的环境中,也有患此病的可能,需引起人们的注意。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多吃蔬菜水果多补水
那么,高温天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中暑的可能,将身体维持在健康水平呢?高晓宇介绍,首先要避免烈日出行。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间烈日下行走。如果必须外出,要备好防晒用具。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衣服尽量选择棉麻织物,少穿化纤类服饰,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其次,多饮水。出汗较多时要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丢失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感觉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应饮用含钾、镁和钙盐的防暑饮料;第三,多食蔬菜水果:生菜、*瓜、西红柿含水量较高;桃子、西瓜、甜瓜等,既可以补充水分,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第四,保持充足的睡眠: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较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身心得到放松,又可以有效预防中暑。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人们中暑之后,身体往往很虚弱。在恢复过程中要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适量补充水分、盐、热量、维生素。中暑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室外剧烈活动和暴露阳光。即使待在家里,如果没空调则要时常开窗,以及开风扇让室内有气流交换。除房间外,室外温度直逼40℃时,车厢内的温度更高,所以开车族最好别立即上车,让车内空气对外循环后再进入,以免闷在像烤箱似的车中,让自己不适。此外,市卫计委专家提醒,人们需要外出时,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一定要随身携带。
相关链接
发现身边人中暑,第一时间怎么做?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人们应立即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找一个阴凉处坐下休息。同时补充水分,小口慢饮。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等,保持身体周围通风,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若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就医。
此外,一旦周围有人发生中暑症状,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或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大汗等表现,应当立即将病人移到阴凉处,并保持周围通风。解开衣扣,用各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可用冷水或酒精全身擦浴,或将躯体浸入27-30℃的水中散热降温。可用扇子或电风扇加速散热。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要停止冷敷等强降温措施。并帮助服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或解暑药物,还可以在额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医院,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急救。
专家提醒广大市民,高温病主要有三种:
1.人体散热难,体内产生的热量积蓄过多而中暑。此类“高温病”通常叫“热射病”。
2.人在炎炎烈日下暴晒,易导致脑膜和大脑充血、出血、水肿等,引发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甚至昏迷、抽风等症,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这又叫“日射病”。
3.持续高温热浪使人体出汗过多、盐份过量流失而中暑虚脱。这又叫“热痉挛”。请市民务必高度重视极端天气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及带来的不良后果。
注意高温防暑、避免室外作业、更要注意防暑降温。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王禹哲唐子匀
编辑:丁卉
小编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祝各位每一天都心怀美好,辽宁掌上健康愿陪你一路同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