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虚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们对冷和热的感觉,仅仅是因为温度的高低 [复制链接]

1#

人们对冷和热的感觉,仅仅是因为温度的高低吗?

转眼间,就快到了五月,我们还没有来及好好感受一下春的温暖与惬意,夏天就匆匆的来了,气温越来越高,天气越来越炎热。

人们对于冷热的感觉,仅仅只是因为温度的高低吗?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温度的高低只是一个方面。人们对于冷热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温度的高低,我们还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指标——相对湿度。

空气的湿度,严格来说应该是空气的相对湿度,对人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尤其对人们冷和热的感觉,有很大的影响。

冬天到来时,我们都有冷的感受,那么你知道在全中国范围内,什么地方感觉上最冷吗?可能性我们会说是东北,因为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北部地区,有时气温可以达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从气温的高低上来看,东北是最冷的,而对整个中国境内的生活的人们来说,感觉到冷的可怕的地方还真不是东北,而是江淮一带,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淮河秦岭一线。

冬天,淮河秦岭一线是我国零摄氏度的分界线,冷暖空气在此交汇,停留的时间较长。由于冷暖空气的交汇对流,经常会有一些雨雪天气,导致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虽然说,这一地区气温只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人们的感受却是特别冷的,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空气的湿度对人们感受冷热影响。这一地区到外地念书的大学生,无论是去了北方的还是去了南方的,寒假回来,都会说家里特别冷,盼望着早点开学。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来表示空气的湿度,这样表示的湿度,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的干爽和潮湿感受的因素,并不是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数量,而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白天的气温是20摄氏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是1.1×10的三次方帕斯卡,我们感到比较干爽;到了夜间,如果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不变,还是1.1×10的三次方帕斯卡,但气温降到了10摄氏度,我们就感觉到有些潮湿。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20摄氏度时,水蒸气的饱和气压较大,到夜间10摄氏度时水的饱和气压就变小了。虽然说,白天和夜间,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几乎没有变化,但是人体所感受到的潮湿程度是不一样的。出于这种原因,我们定义了相对湿度这一物理量,我们常用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气压之比,来描述空气的相对湿度。

淮河秦岭一线之所以冬天感觉比较冷,那种感受是湿冷和阴冷,就是因为相对湿度较大导致的。

同样,我们对热的感受和对冷的感受实际上是一样的,不仅仅取决于温度的高低,还受到相对湿度的影响。

医学研究表明,在夏季引发中暑有三个临界点:气温在30~31摄氏度,相对湿度大于85%;气温超过38摄氏度,相对湿度大于50%;气温超过40摄氏度,相对湿度大于30%。以上三种情况下,引发中暑的可能性都比较大。

因此,我们对冷热的感受,除了温度这样一个指标之外,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相对湿度。只有当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搭配得当,我们才有较为舒适的感受。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不同的人从小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比如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人和寒冷地区的人,或者说干燥地区的人和潮湿地区的人,由于适应性不同,主观感受也并不一样。对于我国大多数人来说,夏季温度在24~29摄氏度,冬季温度在16~22摄氏度,相对湿度40%~60%,是比较理想舒适的气候环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