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虚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女子41高温下失温夏季玩漂流,为何既要 [复制链接]

1#

大夏天的还能出现失温?

这种情况真的有可能。

宁波张女士和女儿一同乘坐皮划艇玩漂流,可在玩耍过程中女子突然深感不适,双手张不开,手指蜷缩起来。

好在此时还可以呼救,周围的游客和朋友见状立即大声呼救,周围民警听医院。

原本大家都以为张女士是中暑,毕竟当时的气温高达41℃,可医生检查后发现竟然不是中暑,而是失温。

失温就是自己的核心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当失温发生时人体肌肉会变得僵硬,难以行走,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反常脱衣,也就是明明外界气温很低,但失温者却觉得很暖和,于是脱掉自己的衣服,加剧失温的发生,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按理说当时气温高达41℃,张女士应该是中暑,为啥会出现失温?

问题就出在了漂流上。

张女士玩漂流的地方在小黄山漂流景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同样的热量,水升温速度更慢,所以夏季时小溪的水温度并不高,甚至远低于体温。尤其是在山区,流速较快的小溪升温速度更慢,甚至会出现温度非常低的溪水。

在玩漂流的过程中,张女士的衣服全部被溪水打湿,衣服原本具有保暖作用,但是湿衣服非但不保暖,反而带走体温的能力更强,长时间穿着湿衣服,人体体温就会不断流失。

当中心体温低于35℃时,人体就会出现失温症状,根据核心体温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轻度失温,中度失温,重度失温以及致命阶段。

张女士无法蜷缩手指,浑身出现颤抖,推测应该处于轻度失温和中度失温之间。但是张女士出现失温时,当天气温高达41℃,很多人可能会误将她当成中暑处理。

中暑和失温处理的方法截然相反,中暑就是要让体温尽快降低,一般处理方法就是转移到阴凉处,然后用水打湿衣服,利用湿衣服带走体温能力更强的现象,尽快让核心体温降低。

失温的处理方式是尽快脱掉湿衣服,换上干燥的衣服,有条件的话捂上被子,让体温慢慢恢复。

甘肃山地马拉松失温事故中,有人因失温失去意识,被一位放养的大叔扛到了窑洞里,然后生了一堆火,并把失温者的湿衣服脱下来,用被子包裹,经过1个多小时,才慢慢苏醒。

夏季为何也要警惕失温?

夏天是中暑的高发期,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尤其是现如今多地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在户外工作的人,和老人最容易出现中暑,中暑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热射病,到了热射病阶段就非常危险,死亡率可达50%以上。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也是失温频发的季节,失温多发生在山区,以及户外爱好者的群体。

今年6月,就有4人被困西安冰晶顶,并出现失温症状,其中2名男性浑身打颤,无法站立,意识有些模糊;被困山顶的女子2人浑身湿透,也出现了失温症状。

之所以夏季也会发生失温事故,主要是因为户外爱好者们通常会去山区探索,山区海拔高度不同,而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米,气温降低6℃,山脚下可能是盛夏,但山顶上可能是寒冬,这也是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其次,山区环境错综复杂,受地形影响,容易出现局部地区小气候,一朵乌云飘过来就可能下起雨,而其他地方可能还是艳阳高照。降雨淋湿了衣服之后,湿衣服带走体温的能力较强,当体温流失速度大于人体维持体温的速度时,就可能会出现失温。

再者,很多人对夏季山区环境不熟悉,避暑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失温,尤其是在很凉的小溪里避暑,泡的时间比较长的话就可能会出现失温。

如果夏季去玩漂流,那就是既要防止中暑,又要防止失温。

防中暑是因为天气较热,尤其是南方多地晴朗无云,阳光能够直射到地面,受辐射升温的影响,地表气温会更热,中暑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防失温则是因为如果衣服被打湿,体温流失速度过快就可能导致失温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症状的施救方法截然相反,一定要分辨究竟是那种症状,以免加剧中暑或者加剧失温的发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