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防范中暑北京急救专家提示端午过后,我市迎来高温天气。北京市气象台于6月10日17时升级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6月11日至13日,每日13时至17时的平原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自6月以来,北京呼叫量较上月同期明显上升,日均呼叫量达余次,增加11%,派出救护车辆日均余次。根据来电主诉,位列前3位的为外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与中暑相关的急救呼叫日均20余起。众所周知,高温不仅可能导致中暑,同时也是心脑血管急症的致病因素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应对,加强防范呢?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陈志带来相关健康提示。了解中暑中暑是指由于人体处于热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按严重程度依次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最为严重的中暑表现,并可能造成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致死率较高,人们应当对热射病有足够认识并尽量避免发生。中暑的分类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防范04:07高温对人体机体有诸多影响当人体中暑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发生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严重症状,危及生命。防范中暑的基本措施中暑由轻到重有一个发展过程,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及时拨打,远离高温区域,减少活动,及时补水及电解质,有效降温,这是应对中暑症状的基本措施。预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