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虚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农兄弟田园诗与竹鼠养殖技术 [复制链接]

1#
郝万利 http://m.39.net/pf/a_4386566.html

除了华农兄弟,再也找不到另一个短视频博主,能够在不同人群,收获同等程度的喜爱。

文|谢梦遥

编辑|金匝

摄影|陈劲

破壁而出

一定要注意,不要中暑,不要拉稀,不要抑郁,不要打架受伤,不要吃不下饭,也不要吃得太多。尽管如此,华农兄弟还是能找到理由,然后吃掉你——如果你不幸生为一只竹鼠的话。

竹鼠是一种行动缓慢、体型圆嘟嘟的动物,但在华农兄弟拍下的最广为流传的小视频里,这些看起来很蠢萌的小家伙变成了烤竹鼠、叫花鼠、竹鼠汤、焖竹鼠......兄弟俩将以何种理由吃掉下一只竹鼠,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对养殖竹鼠的江西青年农民如今变成炙手可热的网红组合,每天在各大平台能收到上万条评论。在主打*畜视频与番剧的B站,华农兄弟成了一个反常规的存在,粉丝已经超过万人,视频播放量接近2亿次。而在他们最初入驻的西瓜视频的三农频道——这里的调性一如其名字一般质朴,也积累了万粉丝。他们像是打通了次元壁,那两个平台根本是两个平行世界,用户重合度很低。知乎、微博上,他们也经常被讨论。除了华农兄弟,再找不到另一个短视频博主,能够在不同人群,收获同等程度的喜爱。

两人中,刘苏良是出镜的那位。他是眉清目秀的小个子,有点话痨,他对镜头讲话,对竹鼠讲话,对他养的两条土狗、一对小香猪还有十几只鸡讲话,还经常自言自语。他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一天到晚笑嘻嘻的。他的词库有点贫瘠,形容什么都喜欢说,「很漂亮」,竹鼠很漂亮,野果很漂亮,洗干净的鸭子很漂亮,炒出的菜漂亮。「很漂亮」的东西似乎最后都会被他吃掉。

唇上留着淡淡两撇小胡子的胡跃清是拍摄者,他总带个渔夫帽,看起来很羞怯,偶尔出镜的时候,基本上一言不发,目光也在闪躲。渔夫帽最初并不是一个刻意的形象设计,只是在户外为了挡住阳光,好看清摄像机的屏幕。私下里,他也是个非常安静的人。

他们保留着草根的特质。刘苏良出镜时穿得邋邋遢遢的,好像随便找个衣服就套上了,天热时候喜欢穿个拖鞋,上山也穿,依然健步如飞。胡跃清是两人中更讲究的那个,看见搭档衣领没翻好,就忍不住要提醒他。当渔夫帽成为他的标志后,时刻都戴着。早期拍摄时,他还穿着薄薄的西装,那是他的日常装扮,他觉得很体面。

但与大多数冠以「土味视频」标签的自媒体不同,华农兄弟从不刻意讨好屏幕前的人。没有喊麦与大口灌啤酒的表演,没有杀马特造型,生活中什么样,镜头前就是什么样。发源于快手的流行语「双击」与「老铁」,他们一次也没有说过。拍摄主题是常态下的乡村,抓鱼,网蟹,采野果,喂鸡喂狗,修围栏,当然还有最为核心的,竹鼠的养殖——以及烹饪。

突破三农的圈层,看起来是个巧合,先是去年8月,B站网友将他们的烹饪视频做成集锦,命名之「吃竹鼠的种理由」。一轮爆发式的传播开始了,他们被顶上了微博热搜。国庆假期第一天,养殖厂门口聚集了几十个陌生年轻人。原来都是看过他们视频的网友,趁着假期过来参观。这让他们非常惊讶。他们所在的赣州全南县本就不通火车,养殖厂更是在距离县城40公里的乡下,更何况,他们从未公布过他们养殖场所在地。一问,原来是有报道提到了他们的村子,网友们循着这条线索,互相告知,按地图找过来了,有些人来自隔壁省广东。整个假期,他们每天都要接待一拨拨好奇的来访者,总计上百人。

去年之前,刘苏良还从未去过北京,但短短几个月内,他与胡跃清接连去了好几次,与西瓜视频签约,参加主题演讲,他对顺带在首都任何付费景点旅游并无兴趣。下了飞机,有人认出他,他感到有点惊吓,又有点感动。

华农兄弟提着两只竹鼠做直播

三个留守青年

现在,如果你问刘苏良,喜欢城市还是农村,他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他的答案。在这个问题上,他和弟弟选择不同。弟弟喜欢城市,出去就不想回来了。造成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弟弟跟着在外打工的父母长大,而他小时候交给在乡下的奶奶,他对农村有感情。和一般人说话习惯不同,刘苏良会用「上来」表述去到村里,反之,他会用「下去」表述去县城。他很自然地这么说。如果有什么职业是令他从小即向往的,那就是农民了,「看到自己的爷爷奶奶耕田很辛苦的,我也想着办法,如果以后的话,像机械化那种,肯定能够没那么累了。」他自认为不是一个目标远大的人,「只要温饱解决了,条件在中等以上就好了。」

但有一点上,刘苏良和弟弟以及村里很多同龄人是一样的,初中毕业就去到城市打工。他在东莞做机修工,每天上班10个小时。他从没考虑过在大城市长久发展,但一直也没有下定决心回来,直至一件事的发生。他的孩子出生了。

像大多数农民工的子女一样,他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由奶奶带。夏天气温高达三十五六度,他母亲还要顶着太阳背着孩子下地干活。妻子知道后,非常心酸。跟他商量了一次,决定就做下了。两人提前写好了辞职信,年底领完工资,就交上去。

刚回来时,妻子跟着父母在全南县城卖菜,他没想好做什么。乡下漫山遍野都是竹林,以前这些竹子砍下来拖到马路上卖,一根卖5块钱,一天也砍不了多少,利润很低,人们都不愿去干这活了。他觉得可以将竹子利用起来,想到养竹鼠。那玩意儿他小时候吃过,胶原蛋白丰富,是南方餐桌上算不上稀奇的一道美食。村里没有其他人尝试过,种苗很贵,要元一对。这是一场冒险。当时他全部家当就只有一万元,他买了30多只。

家人并不支持他。他父亲是个夜里一两点钟就要开着大货车去运菜的常年缺觉的男人,他母亲是个经常开着摩托车往返城乡的风风火火的女人,但他们依然是传统的农村人。「一年下来上班都那么多钱,干吗非得养这个。」他们说。创业能否成功,也是一个悬在头顶的问题。村里曾有人养小龙虾或者开餐馆,大多是失败经验。但刘苏良想着,「那东西是动物来的,除非整个中国都没人养得出来,那我不行。别人养得出来,我为什么养不出来?」

胡跃清与刘苏良同为南迳镇古家营村人,不同的是,胡家所在的村组由于未修道路,车辆无法进入,出行极其不便,人们逐渐搬去镇上,如今那个原有着两三百口人的村组一片破瓦烂房,只剩下两户人家了。胡跃清在镇上长大,家人开了间小卖部。他算是小镇青年,但生活轨迹与刘苏良大部分是重叠的:小时假期就回到乡下由奶奶带;初中毕业去了深圳的电子厂;同样是孩子的出生,令他决定摆脱流水线上的生活。父亲听到胡跃清辞职的第一反应是,「很生气。」

那是年,胡跃清的初中同学谭海洋也选择返乡。他是个说话瓮声瓮气、面相憨厚的家伙,邀胡跃清合伙包了一片地种铁皮石斛。那是一种无土栽培、种植周期达两年的中药。

到了年,短视频自媒体大爆发,可按流量从平台获得分成,作为十几岁就接触电脑并一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