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
当前已有多地气温直逼40度
简直让人“热到蒸发”
持续高温也让“热射病”
这一名词刷屏
在持续高温闷热的天气
“热死人”不是一句玩笑话
多地有人确诊热射病
已有死亡病例
河南郑州一名男子因为中暑昏迷,医生监测到他身体的核心温度达到42.3度,内脏像在水里“煮”过一样。
医院近一周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位49岁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
医院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名70岁女性在家没注意防暑,午睡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送医时体温达42.5℃,多脏器衰竭。
医院一天之内收治3名热射病病人,其中一人因病情严重不幸去世。这3名热射病患者中,两位是户外工作者,另一位年龄稍大的患者发病时正在湿热的厨房做饭。
在厨房做饭就有可能患热射病如何预防及应对热射病?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什么是热射病?
通俗上理解,热射病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
有人可能会想:中暑不是很常见吗?不可掉以轻心!根据《GBZ41-职业性中暑的诊断》,中暑可以分为:中暑先兆、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患者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全身性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救治,死亡率极高!
02
中暑后如何处理?
(一)中暑先兆
1.症状: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0℃,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
2.急救措施: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平卧。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并密切观察。
(二)热痉挛
1.症状: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2.急救措施:
静坐休息,饮用果汁或运动饮料,有心脏病史或1小时后热痉挛没有消退,要赶紧就医。
(三)热衰竭
1.症状: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
2.急救措施:给予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并注意监测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扩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四)热射病
1.症状: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此外,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急救措施:迅速拨打,将病人移至阴凉处,用凉水擦拭身体帮助降温;若病人呼吸停止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03
如何预防中暑?
一、作业人员
1.应穿透气性好的浅色衣物,棉、丝、麻料衣服是首选。
2.不要冲凉水澡,而应用温水洗澡,水温保持在35℃~37℃为宜。
3.补充足够的水分,不要等到觉得口渴的时候才喝水,建议每半小时补充~ml水分。
4.合理搭配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
二、安全管理人员
1.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并在作业现场配备足够的急救器材和药品,提高作业人员自我防护能力。
2.改善生活环境,在作业现场如有宿舍和食堂等生活区,必须安装电扇,有条件的可安装空调。
3.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间工作。适当缩短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作业人员健康与安全。
4.对露天作业集中和固定场所,应搭设休息区,并要经常洒水降温。有条件的可在作业区域准备充足的茶水、清凉含盐饮料、绿豆汤等。落实防暑降温物品,给作业人员配发可随身携带的防暑药物。
5.容器内和高温条件下的作业场所需采取措施,做好通风和降温。
来源:工伤预防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