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正处于一年当中气温最高,骄阳最烈的三伏天,也就是“六邪”之中的暑邪最盛的日子。
暑邪,光听名字就觉得不好惹,实际上它也确实危害巨大!一旦暑邪入体,全身上下没有一个细胞可以免遭伤害,轻则头疼眼花,恶心想吐,重则脏器受挫,脑细胞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也就是说,人真的有可能会被热傻,甚至热挂...
因此,三伏天暑邪盛行的日子里,预防宝宝中暑一定、也必须得是家里的头等大事!
孩子中暑的征兆
中暑的症状还是很多的,所以,只要观察细致、懂得多,一般都难逃大人们的法眼!不过,奶爸也见过非常能忍的成年人,头晕眼花,耳鸣目眩...能忍则忍,直到口吐白沫,晕倒在地,才被人发现是中暑,差点忍成大祸...
尤其是高温季节,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只要出现以下症状,都要提高警惕!
先兆中暑:出现全身乏力,头昏肢倦,胸闷恶心,口渴多汗等症。如果发现有这些中暑的先兆,应该及时到阴凉通风处,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
轻度中暑: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胸闷烦躁,呼吸急促,大量汗出,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这些症状说明已经中暑了。
重度中暑:皮肤出汗停止,体温在40℃以上,头痛呕吐,突然昏迷,或肢体痉挛抽搐等症。这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要立即送医,如果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值得注意:并不表示所有的发热,少汗都是中暑,还有“暑热症”!
暑热症是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多见于0~5岁的孩子,在南方气候炎热地区多见。症状就是长期发热在38~40℃左右、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等,但精神状态良好。
气温愈高发病愈多,且随气温升高而病情加重,秋凉以后症状多能自行消退。所以,一般发热期可达1~3个月。
——《育儿百科》
孩子中暑的处理办法
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对应的治疗方法也是千差万别。
“阳暑者,因暑受热也”,阳暑,就是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出现的中暑。
表现: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全身疲软,汗多,发热,面红,舌红、苔*。
治疗:阳暑,要用清热解暑的方法,用凉药尽快散热。
紧急处理:立即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扣或松开衣服,保持呼吸道通畅,或用冷毛巾擦身体进行物理降温;再喝上一杯绿豆薄荷冰糖水,解暑清热即可。
“阴暑者,因暑受寒也”,阴暑,是指中暑不是因为热,而是因为“寒”,贪凉受寒导致。
《景岳全书》有言:“凡中暑热者,人皆知为阳证,而不知阳中有阴也”。古人很早就意识到阴暑这个问题。
发展至今,中阴暑的情况就更多了。比如从酷热的外面,突然进入冷气很足的室内;天气太热,大量喝冰饮...这些贪凉的解暑方法,会导致皮肤毛孔瞬间关闭无法排汗,体内暑热排不出去,而寒湿之邪乘虚侵袭,就非常容易中阴暑了。
表现:没精打采,头昏嗜睡,胸闷不畅,身体畏寒,恶心欲吐,渴不欲饮,舌淡、苔薄腻。
治疗:中阴暑,相当于伤寒,要用热药来发散寒邪,比如藿香正气口服液。
紧急处理:出现怕冷,四肢酸痛时,要散寒化湿,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服用藿香正气水,但藿香正气的作用是解表化湿,中阳暑的人一定不能用,否则可能加重病情。
所以,值得注意的就是:
1/不是一中暑就拿出一瓶藿香正气水给孩子灌!首先分清阴阳,才能对症下药。
2/如果孩子高热不退,还是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如何预防孩子中暑?
预防中暑,还是要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着手。
衣:孩子夏天的衣服,首选吸汗排汗性好的棉质衣裤;颜色选择吸热能力低的浅色系;出门戴帽子,睡觉盖毛毯。
食: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可以适当增加盐分;调养脾胃为主,三伏天时,胃口不佳是正常现象,不可以强求宝宝多吃,少吃多餐才是王道。所以,三伏天,孩子应该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清热解暑和温阳补气兼顾。
清热解暑:绿豆粥、赤小豆粳米粥等,还有新鲜的时令瓜果;
温阳补气:肉类选择鲫鱼、泥鳅、鸭肉等清补,还可以借助大蒜、生姜等调味品杀菌温阳。
住:注意室内外温差,避免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不开空调时要室内通风;睡前洗个暖水澡,虽然,夏天洗凉水澡简直不要更很爽,但是不适合给孩子洗。孩子洗澡水温保持在35℃~37℃最佳,这个温度比皮肤温度高,但却比体温低,人体散热会更快。
行:避免高温时间外出活动。
Q
夏天我家孩子又不出门,是不是可以完全不用担心会不会中暑这件事呢?
奶爸:“对孩子来说,三伏天谨防暑热!因为孩子的汗腺不够发达,中枢神经发育还不够完全,体温调节功能也不成熟,还有就是机体抵抗力,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力都很弱...所以,不管室内还是室外,孩子都有中暑的可能。所以,就需要爸爸妈妈,时刻警戒暑热这个烦人精了,一旦有异,立刻行动,这样就可以完美的避免孩子被热伤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