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6/6 18:38:00
随着夏天的到来,全国各地已经开始进入“酷热”模式,很多城市的气温已经直逼40℃,甚至部分城市已经超过了40℃。在如此炎热的天气里,若长期暴露于室外或补充水分不及时等,则极有可能会中暑,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儿。不过,中暑了不要惊慌,正确识别中暑症状,及时正确的处理,就能有效缓解症状。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病因为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和热适应能力下降。机体产热增加见于强体力劳动、运动或发热寒战等疾病状态。散热减少一般是由于出汗减少、中枢神经或心血管功能下降、服用了影响排汗的药物等等。热适应能力下降见于周围环境温度上升时,一些易感人群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不能对自身的体温进行很好的调节。中暑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一般表现为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眼花、耳鸣等等,可无明显体温升高,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痛风阴凉处,补充冷盐水,较短时间即可恢复。轻度中暑为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症状持续加重,此时一般可见体温升至38℃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和脱水症状,脱水一般表现为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等。处理方法同样为改变环境,降温补水,一般数小时内即可恢复。重度中暑比较复杂,一般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情况。热痉挛多见于青壮年,一般为高温下高强度训练后短暂的肌肉抽动,持续时间较短,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热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人群,常表现为多汗、乏力、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等,常伴有体温升高;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高温无风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或训练的年轻人,表现为忽然晕倒或神志不清,体温常升至40℃以上,可伴有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等,病死率极高;非劳力性热射病常见于老人和儿童,病情发展慢,2天后症状突然加重,可出现谵妄、昏迷等。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患者,经现场及时救治后,均可恢复正常,包括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平卧后去除全身衣物,用湿毛巾擦拭全身降温,补充冷盐水等等。若为重度中暑,医院救治。那么,如何预防中暑呢?平时穿着上可选择轻便、宽松的衣服,尽可能待在有空调或通风良好的室内,天气炎热时在户外活动一段时间后应及时在阴凉处休息调整,及时补充水分,若在劳动或训练时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等症状时需及时停止活动,寻找阴凉处进行休息。另外,晒伤会影响机体的降温能力,因此涂防晒霜、戴遮阳帽等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