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本身来看,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那就是运动当下的身体感受和单独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能量消耗。虽然跑步和骑行虽然都是在矢状面方向的直线运动,但其实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跑步是克服重力的运动,骑行是克服空气阻力的运动。
“累”的感觉来自于哪里?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运动的时候,人体的骨骼肌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肺系统都需要进行高度配合的工作,大脑需要处理眼睛采集的视觉、皮肤采集的触觉等数据,从而指挥肌肉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时心脏快速跳动把血液泵至全身,把氧气、能量物质、营养、水分带至全身,带走代谢产物,汗腺打开,通过出汗蒸发的方式带走温度,保持核心温度稳定。身体在能量代谢时,体内的化学环境会改变,通过神经系统把这一化学信号的改变传递给大脑,大脑从而根据过往的运动大数据经验,判断并给出“累”和“累的程度”。因为是42.公里的马拉松长跑,和公里的长距离骑行,属于耐力运动范畴,也是有氧代谢的状态,这个运动状态下,衡量身体状态的指标就是心率。在很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寻找如何来衡量“累”的感觉,直到一位瑞典医生创造了RatingOfPerceivedExertion,即RPE运动自觉量表,从此广泛用于监测个人在分级运动测试和预防或康复运动计划,也有教练员将RPE和运动心率搭配在一起用于管理运动员的运动强度。
随着运动科学的研究深入,教练发现运动员的所描述的“几分累”,和他的有一些出入,然后,在自行车领域,人们发明了功率计,用于测量和量化运动员每一次踩踏的力量输出。目前在自行车功率计上,运动员可以通过对做功的测量,得到相对准确得来量化这个“累”的感受,现在又有了集很多数据监测在一起的码表,都是为了方便骑行爱好者们更加科学的记录当下的运动表现。
举个例子,上图是两次骑行的训练数据,时间都是80分钟,通过功率计来量化运动强度。左边是一次高强度的VO2max重复间歇训练,几个关键数据为:训练压力分数TSS:83.4平均功率:w标准化功率NP:w强度因子IF:0.右边一次有氧耐力训练,数据是:训练压力分数TSS:54.2平均功率:w标准化功率NP:w强度因子IF:0.这些参数由自行车功率计采集每一次踩踏的力量并加以分析得到,分别是功能性输出功率阈值(FTP,FunctionalThresholdPower),训练压力指数(TSS,TrainingStressScore),训练强度因子(IF,IntensityFactorIF),标准化输出功率(NP,NormalizedPower),考察是否会累,需要把这些数据配合来分析。
同样的时间,TSS越大,说明做的功(体力)越多,那就是越累。同样的TSS,IF数值越高的越累,说明节奏变化多,例如间歇训练,也会越累。同样的平均功率,NP超过平均功率越大,说明节奏变化越大,大强度的体力输出越多,也会越累。
通过科学的手段来测量运动员的“累”看似是很完美的方式,但实际上,人类是非常感受主导的,虽然有数据可以去衡量运动时用了多少的力量,但人类并是不机械,累的体感,始终是一个个人感官上的体验。
在了解了身体基本的运作情况之后,再来看看骑行和跑步运动中,影响“累的程度”的因素。跑步和骑行虽然都是在矢状面方向的直线运动,但其实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跑步是克服重力的运动,骑行是克服空气阻力的运动。
骑行
空气阻力的公式:F=(1/2)CρSV^2C为空气阻力系数;ρ为空气密度,不同的温度、海拔、湿度都会改变空气的密度;S为物体迎风面积,不同的自行车,和车手的骑行姿态,都会影响这个因素;V为物体与空气的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风向,风的速度,车手的速度,都会影响V这个变量。
跑步
重力加速度公式是:g=GM/r^2在和上面的空气阻力的公式:F=(1/2)CρSV^2相比较的话,其实会发现,从物理层面来说,并没有什么相关性。
怎么样才可以衡量出,哪种运动更累呢?
散热
有经验的跑者都知道,同样的跑步路线,同样的配速,炎热的夏天和凉快的冬天下,明显在凉快的冬天心率会更低,这里面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散热。
人体的躯干温度也叫核心温度,核心温度过高会导致导致衰竭、中暑等严重问题,所以身体会通过呼吸、排汗蒸发带走热量等问题自主调节体温。所以,跑步和骑行中,更具有散热优势的必然是骑行,因为速度更快,相对的空气流动速度更快,可以增加汗液蒸发的速度,从而降低核心温度,也就相应得降低了心脏的压力,所以在做同样的功的情况下,骑行相对于跑步“没那么累”。
肌肉参与
骑行,假设在水平路面骑行,车手主要用下肢的肌肉群进行力量,核心和上肢做一个支撑稳定和抗旋转的功能,主要是做离心等长的肌肉运动。
跑步,不管在什么路面上,跑者都需要通过摆臂来保证的身体平衡,同时核心其支撑和力量传递、抗旋转的功能,所以调用的全身肌肉更多,大部分肌肉做要做收缩-拉长的运动。
因为跑步的肌肉参与更多,肌肉产生的位移更多,从而调用的神经系统也会更多,所以跑步的对体能的消耗也会更多,也就是会“更累”。
空气阻力
骑行虽然是对抗空气阻力的运动,但也可以是反过来是利用空气的运动,在顺风时,车手可以用同样的力量输出获得更快的速度;在逆风时,车手则可以通过改变身体的姿态来减少迎风面积,从而减少空气阻力。
不管怎么风怎么吹,太阳怎么晒,跑者都只能用同一个姿势去运动(听起来真的是有点苦),逆风跑得固然是比较痛苦,但顺风可能也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天气炎热,跑者的配速又刚好和顺风风速一致的情况下,空气相对静止,反而得不到有效的汗水蒸发速度导致体温上升。
综上所述,只从一个瞬间来看,同样的运动强度和时长下,跑步的整体的“累”的感受要强于骑行。
km骑行和42.公里的马拉松哪个更累?
在这里可以参考热量消耗这一个数据,因为它是根据个人化的数据如:体重、心率、年龄、性别以及运动类型和实时气温、海拔的影响等数据来综合计算的,能够比较贴合身体的主观感受。以下是我们的一位小编,同时也是铁三爱好者在一场IRONMAN公里大铁中的数据,该比赛中他在该年龄组中拿到第三名,属于整体能力都均衡的类型。同一天内连续进行3.8公里游泳+公里骑行车+42.公里跑步,因为由同一个人在同一天同一个地方,气温,风向等等变量也控制到最小。
公里自行车完成时间5小时31分,总消耗千卡,我们换算成公里骑行的总消耗大约为千卡。
马上接跑步的完成时间为4小时08分,总消耗是千卡。公里骑行的热量消耗要比一个马拉松的消耗多了将近千卡,完成时间也多了约90分钟,从个体的数据来说,公里骑行要比跑一个马拉松要更累。
不过以上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两项的能力水平比较均衡、环境相对统一。如果条件变成专项骑行运动员或者是专项长跑的运动员,分别在差异较大的环境下,这个结论可能又未必成立了,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非常个人化的能力范畴和具体的环境因素。我们仅给出一个在比较均衡的前提下的数据对比,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虽然有数据可以去衡量整体的做功,但累始终是个人感官上的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同样是一个日常10公里5分配速的慢跑,关于累的感受前后几天都会有明显的差异,也会受到如:今天天更热了/台风天来临前很闷、前一天晚上睡得好不好、今天上班/学习累不累、有没有和男朋友女朋友吵架、昨天的运动量太大今天还没恢复过来等诸多因素而影响到实际的“累”的体验。
骑友们可以通过数据结合日常的体验来判断,养成记录数据和复盘的习惯对训练将会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