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历书中云“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
小暑时节已入盛夏,恰逢在三伏天的初伏前后,气候异常炎热,日间外出常感热浪迫人。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为自然界的六气之一,若暑热太过,起居不慎,暑气亦会伤人。而且暑多挟湿,暑湿伤人除见烦热症状外,又多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证候。暑湿偏盛是小暑时期的气候特点,此时调理养生的重点为消暑宁心,去湿健脾。
起居宜晚睡早起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人们要顺应气候变化,应该晚睡早起。注意这里所讲的“晚睡”,是指可以适当延后睡觉时间,但最好不要超过夜晚11点。
不要因为日光过于强烈,白日过长,而长时间在空调房间。过度的寒凉会有损于人体的阳气,也有损于心脏。夏天因为晚间睡眠时间相对不足,加之天气炎热,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
故夏季应该养成午睡的习惯。午睡的时间无需太长,半小时左右即可。研究表明,午睡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免疫力,增强记忆力。
饮食宜温凉适度
夏季人体阳气浮于外,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易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所以饮食要注意节制。天气太过炎热,进食凉性食物如西瓜、苦瓜、黄瓜、茄子、芹菜、芦笋等,有助于清热解暑,但过度寒凉食物如冰糕、冰淇淋等冷饮,则很容易损伤脾胃之阳气,出现胃痛、腹泻等症。尤其平素体质阳虚的人更需要注意。
夏季适量进食温热性的食物或药物有助于阳气,但也要适度,如进食过多牛羊肉、辣椒、桂圆等,则易导致阳气太过,化火生热。夏季出汗较多,阳气和津液都容易损耗。因此,夏天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滋润、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为原则,做到温凉适度。
运动宜适度
建议在晨起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间运动,避免中暑。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最好在下午或傍晚运动,因为晨起交感神经兴奋,是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高发的时间。
暑热伤津,所以夏季运动强度要适当降低,活动量也应适当减少。一般来说,运动时间30~60分钟为宜。要多做些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散步、慢跑等。
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盐分,避免出汗过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补充盐分的方法有好多种,饮淡盐水是不错的选择。运动后避免一次性喝大量水,这很容易导致水中毒,尤其避免大量喝冷饮,因为这样会影响食欲,重者可导致胃炎等。
情志宜快乐舒畅
夏季人的情绪容易烦躁。《黄帝内经》曰:“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保持快乐舒畅,不要动怒,心胸宽阔,精神向外,要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可以通过听舒缓的轻音乐,缓解不良或烦躁的情绪。闭目养神或静坐沉思也是不错的消除烦闷的方法。当遇到不痛快的事情时,切忌大怒,因为情绪波动太大,伤心更伤身。最好的方法是回避,暂且搁置,等冷静后再去处理。
夏季最适宜扶阳补阳
夏天的阳气最旺盛,人体亦是如此,即《黄帝内经》所言:“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平素阳气亏虚的患者在夏天症状会减轻或病情缓解。
同时,夏天也是人体最适宜扶阳的季节,应用具有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的中药,通过内服或外治等方法,扶助人体阳气。阳气充足了,到了秋冬季节疾病就不容易复发或加重,“冬病夏治”即根据此理。这里的“夏治”就是在夏季三伏时令施以治疗,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不仅可以穴位贴敷,还可以内服中药。治疗的疾病也不仅仅是呼吸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对心血管疾病、脾胃疾病等亦有良效。
医生会根据夏季气候特点及个人体质灵活处方,患者须谨遵医嘱,切忌盲目服药。
小暑时节饮食建议
绿豆清暑解毒最佳
夏季清热解暑,绿豆最佳,男女老少皆宜。绿豆,味甘,性凉。功能为清热解毒,消暑,利尿。暑热烦渴,用绿豆煮汤冷饮,有消暑除烦止渴的功效。夏季煎汤代茶,可预防中暑。皮肤疖肿、丹毒者,除了服用绿豆汤,也可用绿豆研末、蜂蜜调敷。此外,绿豆有降血脂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硬化。
芦根绿豆粥
材料:芦根50克,绿豆克,白米克。
制法:芦根、绿豆洗净,白米淘洗干净,绿豆浸泡1小时,加水适量先煮芦根30分钟取汁,然后把绿豆、白米加入芦根汁中慢火煮至粥成,加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消暑生津。适合暑热内盛,汗多口干之人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属于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适宜太频密饮用,因为吃了绿豆可能加重症状。
要避免绿豆吃得过于寒凉,可以选择另一种吃法,也就是吃绿豆粥。做法是将米、绿豆分别淘洗干净,同下锅加水煮成粥。
西瓜不错的“灭火器”
在夏季,西瓜不仅是鲜美果品,也是治病良药。中医称西瓜为“天生白虎汤”,其味甘,性寒。功能为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尿。用于中暑发热津伤,烦躁口渴,小便黄赤不利,可生食西瓜或饮西瓜汁。用于口舌糜烂疼痛,可将西瓜汁徐徐饮用。常饮西瓜汁,还可以辅助利尿降血压。西瓜皮,又名西瓜翠衣,亦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可以和西洋参一起煎汤代茶饮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消暑功效。
消暑益气汤
材料:黄芪50克,麦冬30克,淡竹叶20克,白茅根30克,西瓜翠衣克,蜜枣3枚,陈皮5克,猪瘦肉克。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消暑清热,益气生津。适合暑热天气,汗多口干,疲乏气短之人食用。
苦瓜降火的“功力”非常强
除了要补气养阴,夏天还要学会“吃苦”。中医自古就有“吃苦度夏”之说。暑气易导致心火旺盛,于是导致烦躁、心慌、失眠等症状,而苦味的食物可以清心降火。苦味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常见的有苦瓜、芥蓝、莲子(带芯)等,它们多具有解热祛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功能。
其中,苦瓜最值得推荐,其降火的“功力”非常之强。不仅如此,苦瓜的不同做法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可用苦瓜做成凉茶,清火解暑。做法为:将苦瓜切成片,盐腌片刻,再加以肉糜,用蒜头、豆豉或黄豆同煎,色美味鲜。
还可用苦瓜加茶叶做成茶饮,可治中暑发热。做法:用鲜苦瓜一个,截断去瓤,纳入茶叶,再悬挂通风处阴干。每次5-10克,水煎或泡开水代茶饮。
如果烦热、口渴,也可用鲜苦瓜一个,剖开去瓤,切碎,用水煎服。
茶水夏天的消暑“良”方
在夏季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建议多喝茶水,因为其不仅能补水,还能补充多种维生素,另外,饮茶还可促进食物吸收和新陈代谢,提高人体矿物质水平。人的体质各异,饮茶也要讲究,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
降温妙招冬瓜降温有效
入夏以来,各地气温都在不断增高,广东等地区的气温已经直奔35℃。对于不想开冷气或没有条件使用空调降温的人来说,如果抱着冬瓜睡觉能降温,倒不失为一个节能的好办法。这招真的有效吗?
大家试一下就知道,冬瓜抱起来会感觉比较凉爽。与我们用手摸不锈钢台面时感觉凉爽的道理相同,冬瓜(皮)比热较低,当温度上升时吸收的热量比较少,因此会感觉凉快。当然,抱冬瓜时间长了感觉就不那么凉快了,这时可以用凉水泡一下擦干水分继续使用。皮绿、光滑、长条形的冬瓜抱起来会比较舒服。
其实,除了抱冬瓜解暑降温之外,吃冬瓜也有较好的清热解暑作用。冬瓜味甘、性微寒,可以利尿、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现代营养学认为,冬瓜富含水分,水分含量94.5%。冬瓜中的维生素以抗坏血酸、硫胺素、核黄素及尼克酸含量较高,矿物元素有钾、钠、钙、铁、锌、铜、磷、硒等8种,其中含钾量显著高于含钠量,属典型的高钾低钠型蔬菜,适宜进食低钠盐食物的肾脏病、高血压、浮肿病患者食用。
冬瓜莲蓬脊骨汤
材料:冬瓜克,莲蓬2朵,薏仁30克,扁豆30克,陈皮5克,猪脊骨克。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消暑利湿。适合暑湿困阻,大便稀溏,舌苔厚腻之人食用。
西洋参为身体注入“活力”
在夏天假如感觉心慌慌、烦躁、乏力,这是“苦夏”的症状,可以用西洋参“清一清”。西洋参,又名花旗参,中医认为,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它的功能为补气养肺,清虚火,养胃生津。
夏季暑热酷烈,不仅易于灼伤津液,而且易于损伤元气。机体出现燥热多汗、倦怠乏力、气短心悸、咽干口渴、食欲不振、虚烦失眠等,均适合服用西洋参。西洋参具有耐缺氧和抗疲劳、抗心律失常、镇静、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西洋参切片后,可泡饮、炖服、含化,亦可煲汤、煮粥。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西洋参时不宜饮茶,食用后不宜吃萝卜,以免减弱西洋参的功效。
生脉饮夏天可以吃的“补药”
小暑之后,天气炎热,暑易伤心,易伤脾胃,因为人体受到暑邪的侵袭后,往往汗出过多,造成津液耗伤,于是气随津泄,易导致心慌、气短、烦躁、头晕和失眠等。这时需要注意调理自己的身体,要学会养“心”,在饮食方面,多吃补气、养阴的食物。其中生脉饮是补气、养阴的佳品。
生脉饮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药方,组成有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物。其中,人参是主药,能大补元气,麦冬可养阴清热,五味子为敛汗生津,后两味起辅助作用,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共同发挥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作用。
藿香化浊饮
材料:藿香5克,苏叶5克,陈皮3克,山楂5克。
制法:上述材料放茶缸内,沸水冲泡10分钟,加糖调味,放温饮用。
功效:消暑化浊,醒脾开胃。适合暑热天气,脘腹胀满,舌苔厚腻,食欲欠佳之人饮用。■
作者/来源:广东中医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