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报
我国多地高温“超长待机”,在持续高温闷热的天气里,陆续有人确诊为热射病。炎炎夏日,除了身体会中暑外,人的心理是否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呢?
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医生告诉记者,如同人的生理疾病,人的心理状态也和外在的气温、光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春天,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易发季节,而人们最熟知的抑郁症,高概率发生于秋冬季。
虽然目前没有特别因高温前来问诊的病患,但极端高温天气的确会对部分人群造成一些应激反应。有些是精神运动兴奋性表现,比如言语增多、胡言乱语,情绪失控、情绪不稳,甚至更严重的有冲动行为如发脾气、摔东西等。但与此同时,也可能会造成精神运动抑制性表现,比如情绪低落下降、运动减少、言语减少等。这些都是在急性的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般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缓解。
俗语说,心静自然凉。如果改变不了外在的环境,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改善自己的内环境,在炎炎夏日为自己的心灵降降温呢?
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宝山工会职工心理志愿服务团志愿者潘慧表示,人的生理与心理无法截然分开,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处于匮乏状态,他的心理就更容易出现问题。在炎热的盛夏,职工应注意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及时补充盐分;现在夜间的时间短,所以更要按时入睡,让自己有充足的睡眠,人一旦身体状态好,心理的状态自然会好。对于目前一些完全在户外工作的从业者来说,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暑降温措施;从企业角度来说,也要为职工创造各种消暑条件,比如提供清凉饮品、工余休憩的冷气场所等等。
天热,有些人会更容易焦虑、心慌,当处于这种状态时,有规律的深呼吸或者腹式呼吸是一个很好的缓解方式。一些上班族工作的环境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可以适时找一个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眺望远方的绿色,就能很好地缓解工作中的紧张和压力。
一个实现“心静自然凉”的好方法,就是想象自己处在四面环海、绿树成荫的清凉环境,将注意力放在碧海蓝天、苍松翠柏之间,哪怕客观的环境是燥热的,也可以很好地降低内心的燥热感。人焦躁不安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如果让自己安静下来,体内的凉爽感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心静自然凉”的心理学解读。除了想象放松之外,还可以尝试现在比较流行的肌肉放松、冥想放松等方法。
潘慧建议,如果感到自己无法用自助的方式去有效缓解焦虑、烦躁等症状时,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