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在东京奥运会
举重男子73公斤级决赛中
中国选手石智勇
以抓举公斤,挺举公斤
总成绩公斤
获得冠军
并打破总成绩世界纪录!
为中国军团摘得第十二金!
这也是中国举重项目
在本届奥运会的第四枚金牌!
石智勇登场时候
可以明显看到身上和脸上有紫红色的印记
这额头的印记封印了怎样的洪荒之力?
又是谁为他注入这强大的力量?
谈及自己脑门和后颈上的“神秘印迹”,
石智勇开玩笑表示自己是红孩儿。
“之前因为吃饭的地方离住地有点远,
中午走路有点中暑发晕,
赛前队医使劲揪了几下就不晕了。”
“揪痧??”
刮痧我听的多了
揪痧是何方神圣呢?
今天让我们继续跟着奥运冠军的脚步
领略中医的神奇魅力
揪痧可以看作是
中医刮痧的一种简单变形
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广大劳动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多种致“痧”的推拿手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民间医疗中,揪痧是其中最广泛的一种。
揪痧——家乡人民热衷的“灵丹妙药”
小编不由得想起
小时候在街头巷尾中“揪痧”场景
“嗒-嗒-嗒-嗒”声此起彼落
十来分钟的光景
颈项周围或是腰背腹部上
已经布满一条条触目惊心的紫红血痕。
在旁观者们“啧啧啧啧”的惊叹里
揪痧的人甩甩手臂豪气回旋
被揪的人冷汗淋漓邪毒外泄
稍事休整,患者便可以自如起身行走
而面色亦基本如常
这就是“痛并快乐”的揪痧
揪痧,又名扭痧法、拧痧法、扯痧法或提痧法。
“痧”在这里指的是“痧象”,所谓痧象,是指人体局部皮肤经过器具刮拭或手法刺激后,所出现的充血性改变,如红色粟粒状、片状潮红,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血泡等[1]。
《急救痧症全集》[2]中载:“苏、扬、杭、绍风俗,患痧者令仆人以指抉其咽喉两旁及项下胸前作菊花样,谓之提痧。”
简单来说,揪痧是指在身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揪扯皮肤,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以前在农村人们中暑或者感冒通常会用这种方法自我治疗,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为何揪痧的效果立竿见影?
让我们来看看揪痧的治疗原理
中医里认为,刮痧可以起到活血化淤、疏通经络等作用。
从西医的角度看,体表细小血管中存在较长时间没有代谢循环的血液,受到外力挤压后,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周围细胞组织,产生轻微的创伤反应,既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又能调动人体产生应激反应,使神经、循环、激素、免疫、排泄等系统活跃起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揪痧可以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血流量,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致“痧”手法能够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消除炎性介质,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或消除局部炎症、水肿,同时可以促使体内分泌内啡肽等神经体液镇痛因子,对急慢性疼痛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看到这里的中医爱好者
已经挽起袖子跃跃欲试
如果想要体验感受揪痧的酣畅淋漓
须得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忍受力
否则,劝君还是吃药打针去吧!
也可不要小瞧了揪痧这份活计
揪痧的部位即便大家都知道
但是经验丰富的揪痧师傅却难寻
操作时,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医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取少许润滑液后,夹扯起一部分皮肤向前揪,然后急速放开还原,此时常发出“叭、叭”的清脆响声。依此手法连续向一定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多夹揪20次左右即可,至局部皮肤处发红或发紫发黑但无皮肤破损为度。此法操作时,对局部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患者常伴有一定的痛感。但当痧被揪出后,患者会感觉周身舒展,病痛缓解。
揪痧法常应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颈项部、胸腹部等部位,适用于缓解感冒、恶心、呕吐、头昏头胀、胸闷、腹泻、食积等病症。配合针刺,可治疗感冒后声音嘶哑[3]、治疗急性胃肠炎昏厥[4]。
揪痧虽然看似简单粗暴
但其实还是需要对症“揪”的
所以想要安全的揪痧
医院的针灸推拿科才好
揪痧虽好
但是我们依然需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项
○痧痕一般5~7天自动消退,在前一次揪痧所留下的痧痕没完全消退前,不要急于再揪,这样容易使痧痕长时间不消退,增加不必要的烦恼。
○过度饥饱、过度疲劳以及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揪痧,否则会出现虚脱的情况。
○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揪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禁止揪痧。因为揪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孕妇、精神病患者禁止揪痧。
○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揪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揪痧,因为揪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揪痧,因为这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揪痧,因为这类患者在揪痧时所产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不止揪痧
奥运金牌背后
中医也帮了不少忙
“等一下,我有点抽筋。”“这里肌肉有点紧,我得扎深点抖一抖才能松开。”这是今年春节前后冬训期间,石智勇和队医沈异之间常见的对话。
举重运动员长时间的大强度高负荷训练,伤病基本上都是慢性应力性损伤疾病,属于非常棘手的运动性损伤疾病。石智勇被腰伤所困扰着,负责的医生反复琢磨治疗方法,按摩、针灸、肌筋膜手法、关节松动术(整脊)、理疗等等中西医治疗手段,这些医生都要精通并组合使用,每天都要治疗到晚上10点左右。同时还要从功能解剖、生物力学方面分析伤病产生的原因,从根源上及时预防和解决伤病问题。
通过扎针,沈异努力帮石智勇解决腰伤:一根十几厘米长的细针,从石智勇后腰做好标记的位置扎进肉里,沈异一边扎一边抖动针尾,试探石智勇的深层腰肌“吃针”之后的效果……
发稿前
中国举种男队4人悉数摘金
让我们大喊
“中国举重YYDS”
参考文献:
[1]杨金生,阎孝诚.《保健刮痧师》国家职业资质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李琳试述痧症及刮痧疗法源流[J].湖北中医杂志,,17(1):30-31.
[3]闫慧新,于建,孙建华,盛艳,徐天成,盛灿若.针刺“咽四穴”为主加揪痧法治疗感冒后声音嘶哑16例[J].中国针灸,,38(02):.
[4]曾立崑.扯痧配合针灸对严重型肠胃炎的抢救[J].广东医学,,4:17-18
[5]张欣,刘明军,韩永和,李亚,吴萌,尚坤.推拿致“痧”手法的临床应用与创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3(20):28-29.
内容整理自央视新闻、央视财经、新华网、中国宁波网、网络
责任编辑:叶美琪
校对编辑:李镓洧
初审:曲崇正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