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光明网
高温是一种气象灾害
应加强高温天气更精细化的预警与及时应对
构建更具气候韧性的社会
今年夏天,无论身在何方,有一件事人们达成了共识:热。
因为高温,重庆多地突现山火,江苏最高地表温度预报达72℃,安徽芜湖路段一辆货车上头生猪集体中暑。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8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今年7月,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三个7月之一。8月7日立秋后,全国多地高温仍在持续。
从8月12日至今,中央气象台已连发10个最高级别高温预警:红色预警。8月17日,国家气候中心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强度已达到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重庆街头民众遮阳出行。图片来源:中新网
过去一个月,35℃以上高温天气覆盖中国万平方公里。杭州、南昌、上海、福州、重庆、长沙等地高温天数超过25天,超过个国家级观测站突破最高气温历史极值。上海自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总共出现21个40℃以上的极端酷热天气,光是今年夏天,就“包揽”了三分之一。
这场60年一遇的高温,医院的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涌进比往年更多的中暑和热射病患者;很多城市出现电力供应缺口,川渝成为电力保供形势最严峻的地区,四川省于今日零时启动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
气候变化不再是一个模糊、遥远,听起来与生活联系不那么紧密的学术词汇。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明确指出,未来,更猛烈、频繁高温热浪将会成为新常态,最热的夏天是将是“下一个”。而摆在全世界面前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如何适应高温天气?用更专业的说法,如何提高整个社会应对极端天气的“气候韧性”?
极端高温带来健康风险
热浪的冲击“一浪更比一浪高”。年,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就曾指出,过去~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年。“由于气候变化,热浪将更频繁地发生。未来,这种热浪将是新常态,我们将看到更猛烈的极端高温。”今年7月下旬,塔拉斯表示。
关于此轮高温原因,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在8月中旬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这与大气环流的异常状况有一定关系。从监测上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大、强度偏强,在其控制之下,南方地区整体上受下沉气流控制,天空晴朗少云,白天在日照辐射的影响下,近地面加热比较强烈,因此出现较大范围高温天气。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科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天气形势异常是极端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但是全球变暖推高了高温天气的极端性,而且加快全球水循环,副热带高压区更为强大,南北半球副热带干旱区分别向两极扩展。
今年8月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而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极端高温事件明显增多。虽然看起来不如洪水、台风、地震那样可感,但多位受访专家指出,高温是一种气象灾害。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以来,全国已经有至少35人死于中暑。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至超过40°C,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民众在湖南长沙世界之窗泼水狂欢消暑。图片来源:中新网
今年8月8日,一篇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上的论文报告中,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等机构研究人员系统研究了热浪、强降水、干旱等10种气候灾害对人类传染病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种独特的病原体疾病中,有种受至少一种气候灾害的影响而加剧。此外,有58%的传染病已被证明会因气候变化而加剧。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黄存瑞是国际上较早从事高温与健康影响研究的专家,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就是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变化,对于人群健康来说,很重要的体现就是高温热浪的健康效应。
在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仁杰能明显感到,近期每天出门吃午饭和晚饭时扑面而来的热浪。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的团队大概10年前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