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家住西城区的李先生因持续头晕、肢体乏医院急诊救治。由于李先生没有发热等典型症状,家人并没有怀疑老人中暑了。经神经科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后,患者排除了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可能,之后又接受了内科会诊。
经询问,李先生因消瘦畏寒,6月盛暑的天气,屋里一直没开空调。尤其是上周强对流天气频繁,雨后老人关节疼痛,捂得更严实了,穿上了保暖的绒裤。在发病送医前两天,他曾在晴热午后下楼到附近的便民商店买菜,回家后就感觉身体没劲儿、吃不下饭。当时,李先生和家人都没当回事儿。直到两天后,老人头晕、乏力不缓解,家人才将他送医急救。幸而,李先生的中暑程度不算严重。经对症治疗,很快生命体征平稳,出院了。
“李先生的情况,在老年中暑患者中较为常见。”贺明轶介绍,发病隐匿的“沉默中暑”往往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是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往往对环境温度的感知和反应都较迟缓,容易身处高温环境而不自知。身体调节功能的退化,使老年人也不那么容易察觉自身中暑的不适症状。发生中暑后,老年人常不会出现体温急剧升高等明显、强烈表现,这往往迷惑了照护者对其病情的判断,延误送医。送医后,老年患者常出现难以明确自述热接触史、病史的情况,也容易导致确诊延迟。“这都造成老年人发生中暑后,容易因延误而加重病情。”
贺明轶提醒,高温天,老年人首先要保持居家环境温度适宜,室温建议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怕着风、怕受凉的老年人,可在膝关节、腰关节等脂肪、皮肤组织薄弱的部位加盖衣物、巾毯,局部保暖,但要保持整体散热良好。同时,空气湿度大时,皮肤表面不易散热。因此,高温高湿天气,要注意开窗通风,可适度使用空调除湿功能或开风扇增加空气对流,来降低室内湿度。午后等高温时段,老年人要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可在清晨、傍晚等地面温度不高的时候适度活动、锻炼。出汗会造成人体电解质流失,暑热天气可适度饮用淡盐水、淡糖水、绿豆汤、电解质饮料等进行补充。
当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相关症状持续发生或进行性加重时,要及时就医,防止发生中暑并发生重症的风险。(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