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虚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夏季炎热多雨,脾胃功能虚弱,暑湿之邪易侵
TUhjnbcbe - 2024/9/17 15:12:00
根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7375991.html

夏季是个阳气旺盛、万物生机活跃的季节,人们要顺应这一时令特点,精神上力避懈怠厌倦之心;情绪上要平和愉悦,免生燥热;生活上既要防暑驱热,又要谨防贪凉受寒;作息上宜晚睡早起,午后根据个人状况补足睡眠;另外注意饮食卫生,就可以避虚邪,远疾病,安度盛夏了。中医阴阳理论认为,夏月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自然界地下井水寒凉,人体胃肠功能下降,肾气不足,人与自然均为外热内寒之象,故夏季饮食不可过寒贪凉,过食冷饮,多食则易伤脾胃,令人吐泻;胃肠功能较弱不宜过食肥甘之味,以食清淡易消化食品为宜,为此夏季饮食要特别注意,是夏季养阳的一个方面,尤其是现在电扇、冰箱、空调广泛应用的情况下。《黄帝内经》曰:“生病起于过用。”睡用电扇、空调,过食冷饮,室温过低等过用均会损伤人体阳气而产生新的冰箱病、空调病等。

为此,夏季时人体要适应炎热,要使情志阳气疏泄,注意养护体内外阳气。其一,预防暑邪致病.夏季炎热多雨,脾胃功能虚弱,暑湿之邪易侵袭人体,致疰夏和中暑之疾。研究表明,炎夏之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受到影响,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条件反射障碍,嗜眠,工作效力和机体免疫力下降,血液中球蛋白减少;也可导致体温升高,血液浓缩,黏度增大,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心电图往往有改变,尤其是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所谓“热浪”天气,有的可持续十几天、几十天。其危害程度可致人于死地。可见夏季暑热危害之大。

预防疰夏的方法在于平时饮食的调理,多清淡少油腻,以使脾胃和健,则暑湿之邪无所感;秋冬之季常服用一些补肺健脾益气之品,亦可预防夏季之疰夏症。已患疰夏(苦夏)者可以芳香化湿,清利湿热等法健脾和胃。预防中暑的方法在于合理安排学习工作时间,做到劳逸结合;防止在烈日下暴晒。做好室内降温防暑工作;保证睡眠、保证饮食营养丰富;家中常备防暑饮料和药物,如西瓜、芦根汁、绿豆汤、酸梅汁、霍香正气水、十滴水、生理盐水等,及时补充丢失的津液。

其二,夏季还要特别注意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夏季最易“病从口入”,因此,要保证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之物。我国自古就有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但不能将丢弃腐馊之食误认为是浪费,以致曲解勤俭节约。《论语》就有“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意思是“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金匮要略》论述“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告诫人们,腐败不洁的食物、变质的食物,食之有害。在饮食中适当佐以生蒜作为辅料,可以有助于杀灭各种致病菌。

此外,还可以根据《内经》理论,施行“冬病夏治”的保健法。从小暑到立秋的这段时间,前后分为三伏,又称“伏夏”,这期间的气温全年最高,阳气也最盛。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的原则,一些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一些阳虚阴寒内盛的疾患,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慢性腹泻、虚寒性脘腹痛、腰痛、肢体痛等病证,可以通过伏天的调养治疗,使病情好转甚至痊愈,待冬季大寒之时不再发作,此种方法即为“冬病夏治”。具体方法可用穴位敷贴,伏针(埋针)灸治、中药内服或熏吸等。

伏夏期间,对于一些体质虚弱,年老体衰及慢性疾病患者可以适当选用一些中成药滋补剂。古人对此曾有“补在三伏”之说法。根据病情,选服药物。其中以治疗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最好。其具体方法是:一是内服药。以温肾助阳为主。二是外敷法。取药(三伏贴)捣汁调糊,分别摊在6块直径5厘米左右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上,药糊直径约3厘米,贴在相应的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6小时,如贴后局部灼烧疼痛,可以提前取下;如局部微痒或温热舒适,可多贴几个小时;若局部起水泡、破溃、疼痛,要停止敷药,并防止皮肤感染。每伏一贴,隔十天换一副,每年用三副。连续应用可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提高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对过敏性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三是针灸法和隔姜灸。可使温热渗透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二驱散寒湿。伏天气候炎热,腠理疏松,气血畅通,容易达到温阳散寒的目的。

声明:图片来源于免费正版图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季炎热多雨,脾胃功能虚弱,暑湿之邪易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