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回老家听到父母在谈论着:村里那谁不久前才刚买了一辆新车,原本是一件喜事,但这辆车却差点要了他小孩的命。
事情起因是那个马大哈爸爸下车买东西,却将自己一岁多的小孩留在了后排,然后东西买着买着就把这事给忘了,等到路人发现时小孩子已经出现重度中暑的症状。还好最终那个爸医院救治,并没有生命危险(但会不会因此留下什么后遗症,还不好说)。
某种意义上讲,这个小孩子可以说是有点不幸的,因为他遇到了这样一个马大哈爸爸;而换种角度来想,他又算是幸运的,因为有一群好心的路人,将他从阎王身边拉了回来。
但并不是所有马大哈家长和小孩子都能有这么好运气,稍微上百度一查,这种案例比比皆是。
安全无小事,马虎不得
有数据研究表明,有69%的家长听说过儿童在车内憋死的事件,但特殊情况下还会把孩子单独放在车里;甚至还有14%的人会故意把孩子留在车里。
他们的想法往往觉得自己只是下车买个东西、下车就一小会,将小孩子留在车内没事的,又或者小孩子正在后排睡觉,不想叫醒他,买东西带上小孩又不方便等等。殊不知就是这所谓的“一小会”,就让小孩子往阎王身边走近了好几步。
在南方,别说是大夏天,就是现在四五月份,太阳有多毒辣相信感受过的人都深有认知,气温动不动就30℃起跳,35、36℃都是常有的事。
有道公式是这样写的:“35℃+日照15分钟=封闭车内65℃”。也就是说在35℃的环境下仅仅只需15分钟就能让一辆停在太阳下的封闭车子车厢提升到65℃,这是一个连大人们都远远无法承受的极限,更别说小孩子了,当小孩子体温达到41.7℃,就可能因“热射病(中暑)”而导致死亡。
也许有人会说了,如果是在冬天,或者稍微凉爽一些的季节,那就没事了吧?那你可就错了,除了车内过热之外,这其中还有一部分事故是由于车辆密闭导致窒息。
现在有不少车子锁车是自带一键升窗,这本是怕那些神经大条的车主忘了关窗而诞生功能,没想到解决了一方面,却栽在了另一方面。原本开着窗的,这么一锁便形成了一个密闭空间,要是再贴有隐私玻璃,神都救不了。
这些事故也为我们敲响警钟
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出在驾驶员和父母身上,如果平常足够细心,时时刻刻绷紧神经,下车时多留意车内,像这种不应该出现的事故几乎就不会发生。
同时,车子玻璃也尽量不要贴太过于深色的贴膜,便于在这些特殊情况下能够发现车内小孩子的存在。
而且还要经常教导小孩万一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该如何自救,例如利用儿童智能手表等通讯设备联系父母,或者自助打开车门、打开双闪按响车喇叭、拍打车窗向路人求救等等。
但问题来了,再严谨的人可能也会有脑子突然短路的一天,或者真就改不掉神经大条的毛病,又碰上小孩子要是太小,不具备行动能力,或者是车内是宠物,这时候又能够怎么办?
那你还能帮帮我吗?
这些年来有不少车企在做功课,已经有不少针对这些方面的科技方案诞生,只不过这其中大部分都没有将它当成特别重要卖点对外宣传而已。
凯迪拉克SRX乘客侦测功能
凯迪拉克SRX在前排车顶按键区域带有乘客侦测功能。这个功能启动时,监测到车主关闭门窗离开了,车内还是留有小孩、宠物的话,那么车辆便会发出鸣笛和亮灯警告来提醒车主。(不过后继车型凯迪拉克XT5似乎并没有将这个功能延续下来)
特斯拉狗狗模式
在去年2月份的时候,特斯拉发布了一项新功能:DogMode(狗狗模式)。这项功能是手动开启的,在开启之后车内空调并不会随着车主的离开而关闭,同时汽车内部丰富的传感器加上科技能给狗、猫、仓鼠等宠物调节到舒适的温度,保持车内透气凉爽,这个功能也同样适用于儿童。不过当汽车电量在20%以下时,这个功能会自动关闭。
北京现代胜达ROA后排乘客被锁车内警告系统
在北京现代第四代胜达的第三排车顶上,布置有一组超声波传感器,官方给这套系统命名为“ROA后排乘客提醒系统”。当车辆落锁后,传感器探测到车内后排还有人员或者是宠物,会通过喇叭鸣笛或者给车主手机App发消息来提醒车主,防止事故的发生。
法雷奥幼童滞留车内监测系统
前段时间,汽车零部件巨头法雷奥发布了一项新技术,名为“幼童滞留车内监测系统(Infantleavingdetectionsystem)”。这个技术和上面几个的原理都是大同小异,同样都是通过位于天花板上面的传感器来检测车内的人员或者是宠物,不过这项技术精度会高出一些,即使儿童或者宠物盖上厚重的毛毯,传感器也能检测得到呼吸特征,然后通过APP将信息发送给车主。
类似技术配置,还有许多许多,而车辆是否配备幼童滞留车内监测系统将可能会在年被纳入到EuroNCAP,作为评估车辆安全性的标准之一。
最后
各车企促进各种技术的进步发展也好,评测机构将这项功能纳入车辆安全评估标准也好,都是冲着相同的目标前进:减少或者避免人员和宠物因被锁车内的事故发生。
但归根结底,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单单靠车企、靠科技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仍然需要各位驾驶员、各位家长多多长点心,千万别因为一时疏忽而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