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虚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常见的入秋疾病,你了解多少
TUhjnbcbe - 2024/12/22 18:33:00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www.xxzywj.com/npxqb/npxkx/1722.html

古人言“夏过无病三分虚”,夏天人体大量排汗,气候炎热容易没有胃口,经过一整个酷暑的折腾,人们感觉身体多多少少会一些疲惫,称为秋乏。

而秋季气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干燥,尤其是国庆过后雨水减少,风较多。加上秋季忽冷忽热,昼夜温差较大。在这种环境下,人体消耗的能量比较多,免疫力可能有所减弱,容易引起感冒、中暑、秋燥、脾胃失调等秋季高发疾病。

如此特殊时期,应该注意秋季养生,让疾病没有无法趁虚而入。

常见的入秋疾病,你了解多少?

感冒、中暑、秋燥、脾胃失调,被称为秋季四病,防四病便是秋季养生的重要目标。

秋季感冒的特点就是鼻干咽干、口唇干燥,中医上常见的两种感冒类型就是风寒和风热了。

风寒主要是恶寒发热轻而无汗,可出现头痛、肢体痛、鼻塞流清涕,可使用辛温解表类的中药如麻黄,细辛,香薷,防风,白芷等。

而风热则是恶寒微恶风发热明显,头胀痛、面赤咽红、鼻塞流涕浊、咳嗽痰黏、口干欲饮为主,一般使用连翘,金银花,牛蒡子,柴胡等治疗。

预防秋季感冒居家应注意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不宜终日关闭门窗。当气温逐渐下降时,不少人家会关上窗户以保室内温度,但这样可能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另外最好把空调温度设定在26度左右,不要为了一时的凉爽而感冒伤身。

其次,高温高湿、强热射天气对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水盐代谢造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容易出现中暑。

表现为头晕头痛、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躁、脉浮大而数。可以使用解暑、化湿功效的药物治疗,常见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六一散等,具体还需专业的辨证论治后服用药物。同时还需及时转移病人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快速降温。

中暑多见体质较弱的老年儿童以及高温环境工作者。对于儿童,家长需要定期观察孩子有无食欲减退、精神状况不佳,体温上升、出汗较多等情况,如果出现以上表现需要及时就医。当儿童运动锻炼之后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出门时给孩子做好防晒措施,如打伞、防晒衣、戴帽子等。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弱,身体对温度的感知和响应减慢,无法有效应对高温环境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建议是在高温天气时尽量避免出门,如需出门则要安排好适宜的环境,常备饮用水和清凉油等防暑药品。

高温工作者户外工作时要衣着宽松透气,不仅要注意多饮水和备上防晒工具,还要避免太阳直射头部和皮肤,避开中午时段最高温时进行户外工作。

秋季燥邪侵袭,空气干燥,易引起秋燥。

出现唇燥溢干、干咳连声、皮肤干痛、大便减少等。中医学认为,秋季燥邪当令,易耗伤人体阴津。如果不及时调理干预,到了冬季容易造成更严重的肺部感染等疾病。

中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就是早上喝盐水、晚上喝蜂蜜。当出汗较多时适当饮用淡盐水可缓解机体水分以及盐分的丢失,而晚上喝蜂蜜水,又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平时也可以煮雪梨水适当加蜂蜜,有养阴生津、润燥止渴、滋润五脏之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提出:除了代谢和食物之外,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最少饮水~毫升,大概是一天需要饮用7~8杯~ml水。总而言之,就是要注意多补充水分了。

另外,秋燥引发的口唇干裂,不可用舌头去舔,因为水分经过蒸发,反复多次唇部会越来越干燥,而唾液在唇部周围皮肤上残留,还可能引起唇炎发作。最好是使用合适的润唇膏涂抹唇部,还可以使用油性润肤霜如甘油等改善皮肤干燥的情况。

刚刚经历炎热的夏天,入秋之时,可能还有部分人还是保留夏天的饮食习惯,爱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镇饮品、生冷瓜果等易伤脾胃,造成脾胃失调。

可出现胃脘隐痛,腹胀纳呆,食后腹胀等。必要时可使用香砂养胃丸、山楂丸和健胃消食片等,具有健脾益气、理气消胀、消食导滞的功效。

为了预防脾胃失调的情况,应该避免进食过多生冷食物,还要注意定时定量、合理搭配,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以增强胃肠对季节更换的适应能力。

初秋之时,既要滋阴润燥又要祛暑清热,饮食方面可以说是有很多学问讲究,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秋季饮食养生,要遵循“四多四少”。

秋季养生饮食的“四多四少”

1、多吃酸、少吃辣

进入秋天以后,天气逐渐干燥,人体津液减少。中医上认为“秋气通于肺”秋季肺气旺盛,而燥易伤肺。如果此时还吃过多的辛辣食物,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还可能伤及肝气,可能会出现上火、便秘等情况。建议是秋天少吃如葱、姜、蒜、辣椒、韭菜等食物。

另外在此基础上可以多吃酸味食物,如柚子、山楂、柠檬、葡萄、樱桃等,有助于生津止渴,还可补肝气、收敛肺气。

2、多润肺、少寒凉

春夏重在养阳,秋冬重在养阴,秋燥伤肺,此时多出现干咳咽痒等呼吸道疾病。初秋开始膳食方面应该多注重滋阴润肺,适当食用一些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例如:银耳、雪梨、芝麻、核桃、甘蔗、燕窝、鸭肉、百合。

还可以适当煲一些适合秋季进食的养生汤,如沙参玉竹猪骨汤、百合银耳汤、莲藕猪骨汤等。平时也可以选用沙参、玉竹、麦冬、石斛、枸杞等具有滋阴的中药,开水泡服,也比较适合上班上学的人群。

除了润肺还要注意避免进食过于寒凉食物,比较常见的食物有:西瓜、香瓜等瓜果,另外雪糕、冰镇饮品或水果一类的生冷食物也要少吃。

入秋之后大量食用此类食物。会更加助湿邪而伤脾,脾阳不振而不能运水湿,容易导致腹泻腹痛、便溏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脾胃虚弱者更应禁忌。

3、多吃蔬菜、少吃肉

民间有“贴秋膘,一年病不沾”的说法,但一进食过多也可能对胃肠功能造成负担,导致胃病。所谓的“秋膘”其实就是肥肉,主要是以前人们的生活条件不好,肉类食物比较有限,经过酷暑体重多少会减轻些,到了立秋时节都会想办法吃上肉,以便抵挡冬天的寒冷。

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夏天基本上都是在空调下度过,而且现在食物种类比较丰富,每天都能吃上肉,如果盲目“贴秋膘”可能会造成体重上升导致肥胖等亚健康问题。应该遵循正确的科学的饮食方式,建议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

当然也不能不吃肉类食物,建议是“多白少红”。所谓的“白”肉不是指肥肉,而是鱼肉、家禽类的肉,相对脂肪含量较少且富含蛋白质,更为健康。像猪肉、肥肉、油炸食物一类高热量的食物不宜多吃,防止上火、消化不良。

4、多做运动、少贪凉

秋季,阳光比较充足,也不会过于强烈,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适合进行户外登山、跑步、打球等运动。积极锻炼还可以强筋健骨、增强人体呼吸和血液循环、提高代谢、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但中老年人需要注意量力而行,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如果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可以选择运动量稍微大一些的活动,如打球、郊游、登高、钓鱼等,如果身体较差的可以选择强度比较小的活动,如户外散步、健康操、打太极拳等。同时注意运动完之后要补充水分,多饮水,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不宜运动量较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建议中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健身操、太极拳,都是比较好的运动,需要持之以恒。

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的气温是逐渐下降的,特别是早晚时候,需要时适当增添衣物。如果受寒风侵袭,第二天可能会感觉全身酸痛、发困乏力、还可能引起咽炎、鼻炎和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以防外邪侵袭,阳气外泄,晚上入睡之前注意要盖好被子。切忌贪凉,注意保暖。

除了养生饮食之外,秋季泡脚养生,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了。适当使用热水泡泡脚,可以驱除寒冷,疏通经络,达到保健的作用。

文章最后

唐代诗人刘禹锡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虽然秋季的气候特殊,有着很多容易致病的因素,但是相较于炎热酷暑,秋季总的来说是一个温度宜人、天高气爽的好时节。

我们需要顺应季节的特点,在日常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秋季养生,积极预防秋季疾病,可以拥有一个健康、舒适、愉悦的秋天。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素问注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研究院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见的入秋疾病,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