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史上,提起这位导演的名字,就像一座绕不开的高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把他当作自己的启蒙恩师,称他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拍出经典黑帮片《教父》的导演科波拉曾表示,如果能和他一起拍电影,科波拉情愿当个助理。
在国内,陈凯歌也是这位导演的粉丝,陈凯歌说“他对我们这一代中国导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张艺谋说:“他使我明白,当走向外面世界时,要保持自己的性格和风格。”
他是谁呢?他就是日本的著名导演黑泽明。毋庸置疑,黑泽明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代宗师。他的电影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开创了很多先锋的艺术手法,例如蒙太奇的剪辑、多元的叙事结构、长镜头和全景式的表现手法、静与动的和谐调配等等,这些艺术手法影响了很多后世的导演,西有斯皮尔伯格,东如杜琪峰。这位宗师是怎样炼成的呢?答案就在这本《蛤蟆的油》里。
“蛤蟆的油”这个书名来自一个著名的日本民间故事。相传在深山里,有一种长得特别丑陋的蛤蟆,人们抓到它后,把它放在镜子前,蛤蟆看到自己丑陋的外表后,就会吓得出了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物。写这本自传的时候,黑泽明已经67岁了。回首往事,黑泽明把自己比喻成站在镜子面前的那只蛤蟆,看到自己身上的种种不堪,吓得出了一身油,这油的结晶就是这本《蛤蟆的油》。这不是一本要揭示丑陋往事的“忏悔录”,黑泽明想借这本书,去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去还原一个褪去名导光环的、真实的自己。黑泽明做到了。在这本自传中,他说:“我不是特别的人。我既不是特别强的人,也不是得天独厚的有特殊才能的人。我不过是个不愿示弱于人,不愿输给别人,因而不懈努力的人。仅此而已。”
2.最初的梦想:当一名画家黑泽明出生在一个武士家庭。父亲是一位学校的教官,他对体育持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大力发展柔道、剑术,推动日本的体育基础建设。小时候,黑泽明的身体非常虚弱,父亲就把他送去学剑道。由于去武馆的路比较远,黑泽明经常一边走路一边读书,樋口一叶、国木田独步、夏目漱石、屠格涅夫等人的书就是在路上看完的。击剑的回忆,让黑泽明印象深刻的是严冬的清晨,他穿着薄薄的剑道服在木板上静坐,冻得浑身发抖、牙齿哆嗦。为了抵御严寒和饥饿,黑泽明练习排除杂念。静坐之后,练习左右开弓的劈刺,再练三十分钟规定程式的对砍对杀。在父亲的影响下,黑泽明喜欢上体育锻炼,也练就武士般的意志。
年轻的黑泽明
除了体育,黑泽明的父亲还喜欢书法,于是把黑泽明送去私塾学习。学了半年后,黑泽明不喜欢书法,就没有再学了。
尽管没有去私塾,但父亲还是要求他继续练楷书。后来黑泽明进了电影界,一位前辈这样说:“黑泽明的字,不是字,那是画。”黑泽明的父亲虽然很严格,但很开明。年代的日本,社会环境保守,是处在一个认为看电影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的时代。黑泽明的父亲却认为看电影有益于子女的教育,主动带着一家人去看电影。
不过,早期的电影接触,并没有引起黑泽明的多大兴趣,因为他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
黑泽明画作
这个梦想跟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老师立川精治有关。立川老师性格温和,而且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别的老师上美术课都是让孩子依葫芦画瓢,画得像就行,越像越好;但是立川老师让学生随便创作,并且很欣赏那些有创意的作品。在一次课上,黑泽明画得很认真,还自创了用唾液涂匀颜色的做法。随后,老师把所有的画作都一张张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自由评价。
轮到黑泽明的画时,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但立川老师却大大地夸奖了黑泽明,给他打了高分。这是黑泽明第一次获得自信,在老师的鼓励下,黑泽明走上了绘画的道路。黑泽明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那他又是如何进入电影行业呢?这与他的哥哥黑泽丙午有关。3.黑泽明与哥哥:底片与正片黑泽丙午比黑泽明大四岁,他的成绩很好,经常取得全年级第一第二的耀眼成绩。相比之下,黑泽明是个问题学生。小时候,由于黑泽明的智力发育迟缓,听不懂老师的课,只能自己玩自己,结果老师把黑泽明的桌子单独隔开来,把他当作特殊学生对待。上课时,老师会特意望着黑泽明说:“这道题对黑泽君来说是很难回答的吧。”其他同学在底下嘿嘿窃笑,黑泽明难受极了,把学校当作一个“地狱”的存在。小时候的黑泽明还是个爱哭鬼,在学校有了一个外号叫“酥糖”。因为日本民间有一首童谣:“我家那个酥糖啊,叫人太为难,他从早直到晚,两眼泪不干。”每当黑泽明被同学欺负时,哥哥黑泽丙午就会出现,对他喊了一句:“小明,来一下。”等黑泽明过去后,哥哥又说“没事了”。这样既震慑了别人,又不会让弟弟丢面子。一起去上学的路上,哥哥会数落黑泽明说:“你这家伙懦弱无能,像个女孩儿,真是窝囊废。”但丙午总是小声说话,从来不让别人听到,很注意保护弟弟的自尊心。丙午引导着年少的黑泽明,既温和又严厉,既庇护又鞭策,黑泽明就这样逐渐变得坚强起来。
年轻的黑泽明
13岁那年,黑泽明经历了关东大地震,地震还引发了火灾和兵工厂爆炸,烧死了很多人。灾难过后,丙午特意带着黑泽明到城里走了一整天,看到很多各种姿势的尸体。有烧焦的,半烧焦的,有死在阴沟里的,漂在河上的,还有相互搂抱坐在桥上的。黑泽明这样说:“地狱里的血海也不过如此。”黑泽明害怕得连脚都站不稳,但是哥哥不允许他逃避,提着黑泽明的衣襟让他好好看。回去后的那天晚上,黑泽明居然没有做噩梦。哥哥告诉他:“面对可怕的事物,闭眼不敢看,才会觉得它可怕。”这份经历,对黑泽明来说是一次征服恐惧的远征。丙午对黑泽明的教育不止这些。和父亲一样,他也喜欢带黑泽明去看电影。丙午的品味高,因为他自己是无声电影解说员,接触的都是处在艺术前沿的外国电影,这给了黑泽明一些可贵的专业启蒙。不过,丙午成绩很好,中考却落榜了,从那以后整个人就有点悲观。他曾经说:“我要在三十岁之前死掉,人一过了三十岁就只能变得丑恶。”但黑泽明并没有把哥哥的话当真,他说:“一个动不动就提死的人,越不可能自杀。”
到了年,有声电影开始在日本普及,丙午很快就失业了,艺术追求被打断,生活也越来越不如意,27岁的哥哥最终选择了自杀。哥哥的死对黑泽明打击很大,说他是“无可取代、永远尊敬的哥哥”。他常对别人提起,丙午其实比自己更有天分,如果他去当导演,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一直到晚年的《影舞者》这部电影里,还是能够看到黑泽明对丙午的怀念。《影武者》有句台词说:“主人死了,影子又该何去何从?”还有人把兄弟俩比作底片和正片,黑泽明说,正是因为有了哥哥这张底片,才有了他这张正片。底片和正片,主人和影子,黑泽明这样形容他和哥哥的关系。4.进军电影界:看见山峰黑泽明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后来没能考上美术学校,离开学校后他就当起一位野生画家,在哥哥的出租屋里蹭吃蹭住。哥哥去世后,作为家里仅剩的男丁,为了担起责任,黑泽明结束了游手好闲的生活,开始考虑认真工作。年,一家叫P·C·L的制片厂招聘副导演,26岁的黑泽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加,结果被录取了,从此进入了电影界。这个P·C·L,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东宝株式会社。在这里,黑泽明遇到了对他导演生涯影响巨大的导师——山本嘉次郎。
黑泽明在片场
山本嘉次郎是一位对人和对事都非常认真的人。有一次,黑泽明想不起来一位演员的名字,就说“喂,那个穿红衣服的”,山本听到后批评他说:“作为导演一定要尊重演员,哪怕是群众演员,也有自己的名字,不能随便呼来喝去。”由于演员从导演这里得到了重视,哪怕是小演员,表演起来也更加卖力。还有一次,演员不认识布景上的字,就去请教黑泽明,黑泽明自己也不认识,就随口乱说:“是卖药的。”一旁的山本嘉次郎生气地纠正他:“那是卖香荷包的招牌,随随便便说话可不行!”在山本看来,导演是摄制组的灵魂人物,如果自己对作品都不严谨认真,又怎么去要求别人呢?此外,山本嘉次郎非常乐意培养新人。他教会黑泽明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导演,让他接触摄制组的各个部门,甚至是去和各个部门吵架,在这种磨合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统筹整个摄制组的技巧。除了学习做导演,黑泽明还学会了编剧、剪辑、配音,成了一个全能型人才。最值得一提的是剪辑。
黑泽明说,山本在剪辑时简直像个杀人狂,辛辛苦苦拍出来的片段,说砍就砍。要知道,这些片段可不仅仅是导演一个人的心血,也是副导演、摄影师、照明师以及全体演员的心血。可是山本告诉他,你要去审视这些片段,拍得不好就是不好,不合适就是不合适,一定要剪掉,把最完美的东西呈现给观众。因为观众不会管你有多辛苦,他们不会为了你的辛苦去买电影票。就这样,黑泽明在山本手下,一点一点学会了拍电影的全部技能。然而在公开场合,山本却谦逊地说:“我对黑泽君,只教会他喝酒。”在东宝这样一个锐意进取的地方,在山本手把手的教导下,黑泽明快速成长起来。后来他回忆这段时光,说,“山顶的风终于吹到了我的脸上。”他看见了自己要攀登的山峰。5.战火之下:摇晃的镜头很不幸的是,黑泽明投身电影界的时候,战争已经临近了。到了战争后期,日本经济崩溃,饥饿蔓延,日子就更难过了。黑泽明回忆了一个细节:当时东宝制片厂的导演、演员们都只能蹲在广场上讨论剧本。为什么要蹲着呢?因为大家肚子都是空的,蹲着比站着好受一点。最让黑泽明难过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当时的文化审查。因为是战争时期,电影审查官员的弦绷得很紧,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拍青年男女恋爱,他们就说是风气不正、模仿欧美;拍一个接吻的镜头、女人光着脚或露膝的画面,甚至“工厂的大门敞开胸怀,等待着前来义务劳动的学生们”这种台词,也被认为是淫秽色情。
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就变得很艰难了。当时山本嘉次郎在拍摄《马》这部电影,黑泽明是副导演,有一个堪称是全片灵魂的片段,拍完后黑泽明自己非常满意,然而当时的军方却要求剪掉这段。黑泽明是既耿直又暴躁的性格,他当时就火了,带上制片人一起去找负责审查的上校。有意思的是,这位上校也是个非常顽固的人。两头倔牛就这样顶起来了。他们发现谁也说服不了谁,该说的话都说尽了,怎么办呢?最后就只能面对面坐着喝闷酒,喝了整整一夜。喝到最后,上校把面前的小桌子挪开,深深地鞠了一躬,对黑泽明说:“对不起,剪掉吧!”这时候,黑泽明也终于理解了对方的心情,说了句:“好,剪吧!”除了《马》被“和谐”之外,战争期间黑泽明几次想要独立拍电影,结果都过不了审,他非常郁闷,就只能转行写剧本。
年,黑泽明看到了一本新书《姿三四郎》,当时书还没出版,黑泽明就决定要把它拍成电影,甚至三更半夜跑到制片人家里去软磨硬泡。黑泽明的直觉很准,除了东宝之外,大映、松竹几家公司也都开始抢这部戏,好在他们抢先一步,最终成功拿下。黑泽明的处女作就这样开拍了。按理说第一次当导演会比较紧张,但黑泽明之前积累了很多当副导演的经验,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上手很快。并且,他对剧中的两位人物很有感情,一是姿三四郎,一是桧垣源之助。按照他的说法,姿三四郎是能够战胜环境的人,桧垣源之助则是那种刚直不阿、注定会消亡的悲剧人物。或许黑泽明自己都没意识到,他拍的哪里是姿三四郎和桧垣源之助,分明是自己和哥哥的命运。这部正片,还是忘不了他的底片啊。有这样深沉的感情倾注在里面,《姿三四郎》很快就拍出来,并且刷新了日本的票房纪录。黑泽明,一战成名。6.战后时代:拍摄《罗生门》随着战争结束,文化审查变得宽松起来,黑泽明终于可以好好拍电影了。他拍出了《无愧我的青春》《美好星期天》《泥醉天使》,都大获成功,名声逐渐响了起来。不过,这些还不够。要到《罗生门》为止,黑泽明才成为黑泽明。《罗生门》是黑泽明在战后最成功、最出名的电影。这部电影融合了日本文学大师芥川龙之介的两篇小说《罗生门》和《竹林中》,影片取小说《罗生门》的场景为背景,保留了小说中仆人的角色,而情节则主要取自小说《竹林中》。电影借鉴了无声电影的美学特点和当时法国先锋派的艺术精神,着重表现人心的莫测。可以说,这是一部创作难度极大的电影。不过,既然执意要攀登电影艺术高峰,黑泽明就不会被任何困难吓倒。
罗生门是平安时代京都的城门,为了更贴近历史,黑泽明亲自考察了日本各地的古建筑,他有了一种使命感,决定尽己所能还原这座门的辉煌。因为罗生门实在太大了,尽管后来缩小了比例,但为了防止柱子支撑不了,才做成门楼由于年久失未修而坍塌了一半。
为了凸显罗生门的高大,黑泽明在门的对面建了一座假山。这座罗生门很大,所以下雨的场景拍起来很费劲,黑泽明不得不动用消防车,由于是仰拍的角度,天是阴沉的,雨水下起来是看不到了。为了拍出效果,黑泽明往水里加墨汁,制造墨汁雨。
电影表现的是人彷惶在心灵的竹林之中,黑泽明把场景设置在奈良的原始森林。树林里常有蚂蟥叮咬,为了顺利拍摄,导演和演员都往身上涂满盐巴;在京都光明寺取景时,天气闷热,常常有人中暑,但拍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下来。
黑泽明想通过用光和影的变化来表现人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如果碰到光线不合理想的时候,黑泽明就直接砍树,都没有和光明寺的负责人打声招呼。起初和尚们很生气,后来他们看到摄制组这么认真刻苦,不仅不再责怪,还主动帮忙砍树。电影拍完,临别时,住持对黑泽明说:“我被你们认真工作的态度吸引住了。看到你们为了拍出好作品而忘我工作,我非常感动。我现在才知道,原来电影是这样努力的结晶。”
黑泽明御用男明星:三船敏郎
说完送给黑泽明一把扇子,扇面上写着三个字“益众生”,意思是黑泽明这样忘我地拍电影,对众生也有功德。果然,《罗生门》获得了第1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和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成为黑泽明的代表作,也为日本赢得了世界荣誉。
编辑
凉山
排版
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