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虚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暑非小事学会这五招,正确应对中暑
TUhjnbcbe - 2024/12/31 20:03:00
                            

夏日即将来临,

高温天气下,

千万别把中暑当小事。

认识中暑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三型。

先兆中暑是体温正常或略微升高(38℃)情况较轻的中暑阶段。只要尽快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短时间就可以恢复。主要表现是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

轻度中暑情况相对于先兆中暑较为严重,表现为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但是经过及时救助处理,数小时内也可恢复。所以发生中暑也不必过于慌张,及时采取救助措施即可。

最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重度中暑。因为重度中暑不及时治疗极易发生休克,危及生命。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热痉挛属于热射病的早期表现。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这种疼痛较为剧烈。

有心脏病史的病人,低盐饮食者,或者在凉爽地方静坐1小时后症状仍不缓解者,一旦出医院。

热衰竭起病迅速,患者常出现眩晕、呕吐、痉挛、昏厥等症状,体温升高,但低于40℃。

如不及时干预治疗,会快速发展成热射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占中暑的8.6%~18.0%,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以核心温度升高超过40℃,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以及进行性多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极高。

急救“五招”对付中暑

一般情况下,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病人经过现场救护可以恢复正常,所以遇到中暑不要过于慌张,先掌握一下急救方法。

一移: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敷:头部先用温水敷,后改为用冷水、冰水敷,帮助患者冷却体温。

三饮: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补充部分无机盐。

四擦:因高温、高湿、无风,身体散热困难时,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肤发红。

五降:当体温高达40℃以上,中暑者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尤其是面对热射病患者,救治要遵循3个原则:

1、快速、有效、持续降温。

2、迅速补液扩容。如果难以口服补充液体时,要静脉补液。

3、控制躁动和抽搐。同时拨打,医院急诊科就诊。

切记!千万不要给重度中暑的病人喝水。

因为病人在大量出汗的时候,汗液会带走很多盐分,造成人体内部电解质的失衡,如果这时候你再给他喝大量的水,就会进一步降低电解质的有效浓度,使病情加重。

再介绍几种降温方法:

1、蒸发降温:用凉水喷洒或向皮肤喷洒水雾,同时配合持续扇风,可以实现有效降温。

2、冰敷降温,冰袋物理降温,要注意防冻伤。

3、在医疗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使用体内降温、药物降温的方法。

预防中暑,做到几点

A、做好防晒防暑的准备

保持凉爽:选择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室内保持凉爽,尽可能呆在有空调的地方或者凉爽的地方。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天气炎热时,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

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休息,注意调整户外运动的强度,在热天建议减少户外活动。

如果锻炼过程中出现心跳加速、喘不过气、头晕、心慌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休息。

做好夏日防晒:晒伤会影响身体的降温能力,引起脱水。户外佩戴好遮阳帽、太阳镜等,外出前30分钟涂上防晒系数适宜的防晒霜。

B、科学饮水,合理饮食

科学饮水: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

正确的方法是随时喝水,以保持人体所需的水分。口渴时也不要大量饮水,否则会使胃肠难以适应。

夏季大家喜食冷饮,但冷饮会导致胃黏膜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影响胃蛋白酶、胃酸等消化液的分泌,甚至带来各种肠胃疾病,如胃痛、腹泻等。

补充盐和矿物质:大量出汗会流失盐和矿物质,运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汗水中流失的盐和矿物质,应及时补充。

合理饮食:夏季气候炎热,人们的食欲普遍减退,这会限制营养的吸收,使人体抵抗力下降。

因此,夏天更要注意营养均衡,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奶豆类。饮食要清淡,不宜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不易消化,增加胃肠道的负担。

要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等。早晚可以食用一些防暑粥,例如绿豆粥、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赤豆粥、冬瓜粥、荷叶粥等。

C、掌握急救措施,常备防暑药物

学习中暑相关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如何治疗的方法。同时常备防暑药物,如仁丹、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暑症片、夏桑菊颗粒等。

一图读懂,预防中暑核心信息

原标题:《中暑非小事!学会这五招,正确应对中暑》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暑非小事学会这五招,正确应对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