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进入三伏天,炎炎烈日开启了“炙烤”模式,防暑降温又成热点话题,尤其是户外作业工人,防暑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医院了解到,这几天不断接诊中暑病人。
焊接工在工地突发四肢抽搐
李先生今年45岁,从事五金焊接工作。最近由于天气热开工早,他每天早上5点就到工地开始干活。“那天早上10点多,我开始感觉有点头晕乏力。”李先生回忆,原本他叫了一个工友过来接替自己做剩下的活,便打算回家休息。没想到没几分钟,他就出现了四肢抽搐的症状,紧医院。
医院(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忻刚告诉记者,医院时,体表温度上升,还伴有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的症状,考虑为“热痉挛”。医生立即对他予以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紧接着转入急诊科病房。
经过两天的救治,李先生生命体征较稳定,体温降至正常,目前准备出院。
无独有偶,医院急诊科最近也收治了不少中暑的病人,最多的时候一天有5个患者因为中暑被送来紧急救治。
其中较为严重的也是一位50多岁的建筑工人,该院急诊董勇主任说,该患者由于长时间在户外,不停地大量流汗,也因此一直大量喝水,而喝白开水的同时因为没能补充流失的电解质,同样引起了热痉挛。
这些人中暑风险最大
董勇解释,如果长时间在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的环境下工作或活动,可造成体内积存热量逐渐增加,而出汗蒸发散热却越来越少,使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人体体温异常升高而发生中暑。
根据症状的轻重,高温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可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恶心、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也可以表现为这三种类型的混合型。严重可致昏迷、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视频制作:记者陆麒雯
忻刚介绍,高温作业工人、夏天露天作业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的人、户外体育运动者、产妇和婴儿等人群最容易中招。
发生中暑,我们应该这么办?
发生中暑,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日晒环境,至阴凉、通风处静卧。
避免高强度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有条件的要将病人置于空调环境,争取去掉衣物以助散热。
神志清楚者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轻者经以上处理即可恢复。
医院诊治,除了监测重要的生命体征外,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降低核心体温是中暑治疗的关键。
如何预防中暑?
1.高温天气应当合理安排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