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炎热,很容易引起中暑,这主要是因为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失去平衡,肌体热量过度积蓄,水盐代谢紊乱造成。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下,中暑后轻则出现多汗、头昏、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昏厥或痉挛,威胁生命。
高温天气下需要进行防暑避免中暑。要以预防为主,首先就是在高温炎热的季节要加强防暑的卫生宣传教育,要改善年老体弱,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产褥期妇女的居住环境。
其次有慢性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体弱的患者不得从事高温的作业,在暑热季节的时候要改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在高温环境中停留2~3周的时应当补充含钾,含镁以及含钙盐的防暑饮料。
在炎热天气的时候,应当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服,不要穿紧身的绝缘服。在中暑恢复数周以后应当避免到室外进行剧烈的运动或阳光的暴晒。
夏季吃什么防中暑?
1、喝汤。人出汗越多,消耗的体液就越多,喝汤不仅能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绿豆酸梅汤、山楂汤、金银花汤等,都是平日里常见的消暑汤。
2、饮茶。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让口腔周围变冷。饮茶会让人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的人,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效。
3、水果。水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还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汁液多,绝对是清暑解渴的首先。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制作成果汁,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4、青菜。天热湿气重,人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上面介绍了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同时你也要知道中暑的症状及处理方法,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中暑的症状及处理
中暑的原因有哪些?
1、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通风不良、高湿、封闭、高温环境下的工作人员相比于其他人更容易中暑。
2、自我因素
通常在身体产生热量但未得到充分地散发时,十分容易中暑,这也就是为什么肥胖、穿紧身服装等人群更容易出现中暑情况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过度疲劳、年老体弱、饮酒、饥饿等虚弱状态下,也十分容易中暑。
1、夏季本就是中暑的高发季节,对于普通人而言应及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且不可自我感觉良好而忽视防暑工作。
2、暑期应避免长时间工作在高温、高湿度且相对较为封闭的环境中。除此之外,夏季应更加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因过度疲劳被中暑“钻空子”。
3、暑期应常备十滴水、藿香正气、仁丹等防暑降温药物,防止过度暑热给身体带来不良后果。
4、在大运动量活动或在高温下工作时要多喝水以补充人体流失的水分,有条件可饮用适当浓度的盐水以保持人体电解质平衡。除此之外,饮用运动饮料也是补充能量和维生素的好方法。
5、日常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除此之外,日常还需注意调节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中暑的防治需要我们多多注意日常生活中可能引发中暑的小细节,往往是这些细节注意不到位导致人在盛夏出现中暑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发现有相关人员中暑后需及时采取措施;若患者出现休克情况,应立即送医,以免延误治疗。
教你夏季预防中暑小常识,做到这几点能降低夏季中暑的几率,不妨来看看。
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
运动要适当。夏季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及时补充水分。夏季高温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可在饮食上加以调节,饮食宜清淡。每天还要经常补充水分,最简单的是多饮开水或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空调温度别调得太低。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千万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至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感冒。
合理睡眠。中暑的发生还与睡眠有关,人们最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才能精神饱满,增强身体抵抗力。
每天最好保证8小时睡眠,不要熬夜,最好在晚上22点睡觉,第二天6点起床,睡眠时不要对着风扇或空调直吹,中午可以小睡一会。有研究显示,白天睡觉能有效降低身体温度,而且中午最热时,选择睡眠可以有效避开高温天气,并能及时补充体力。
发生中暑后,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应对?
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可饮用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进行补水,同时服用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散等防暑降温药物。
特别提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