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夏天带来了属于他的“热情”,夏季持续高温会出现中暑的现象,高温下人体会产生头晕、肠胃不适、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严重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
那么中暑分为哪些类型?中暑有哪些症状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中暑的发生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
中医认为中暑是感受暑邪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病证,夏季常见,可称之为“暑厥”、“暑风”、“闭证”。中医把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
阳暑,通常是见于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出现的中暑现象,而阴暑则是引致大部分中暑现象的原因,是指“暑热在内、寒湿在外”。
阴暑,通常是都市人以错误的方式解暑引起。如过度使用空调,使室内外温差太大或食用大量冷饮,都会造成脾胃不和,营卫失调,进而中暑。
中暑的症状
中暑轻者可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口渴、大汗、全身疲乏、心慌、胸闷、面色潮红,体温升高到38℃以上,或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的虚脱表现;重者表现高热,体温超过41℃、无汗、意识障碍如嗜睡、言语不清、神志不清、手足抽搐,甚至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
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在空调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应抽时间到室外活动,进行耐热锻炼,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四招防中暑
运动要适当夏季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时间以半小时为宜。当运动锻炼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而当气温达到35℃以上,要停止运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应随身携带一些仁丹、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物。及时补充水分夏季高温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可在饮食上加以调节,饮食宜清淡,多食青菜水果,少吃肥腻煎炒食品。经常食用冬瓜薏米粥、绿豆海带汤、绿豆粥,适量吃些瓜果,如西瓜、冬瓜、凉瓜等解暑食物,可有效避免发生中暑。每天还要经常补充水分,最简单的是多饮开水或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也可饮水果汁、酸牛奶、茶水等。空调温度别调得太低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室内温度在26℃运行一段时间后,设置为26或者27℃为最佳,千万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至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感冒。合理睡眠中暑的发生还与睡眠有关,人们最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才能精神饱满,增强身体抵抗力。夏季中暑怎么办
搬
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电扇为他扇风,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
擦
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服
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
掐
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后的患者,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如果回到炎热的环境,会引发比之前更严重的后果。
夏季,切勿贪凉
烈日当空,酷暑难耐。满脑子想的都是“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但这也隐藏不少疾病隐患!
暑季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风速最低、气压最低的时段,暑热既盛,雨湿也较多,容易罹患暑温而常挟湿邪。湿邪困于肌表时,可出现周身沉困,四肢酸懒;
湿邪侵犯头部可出现头重如裹;
湿邪停滞胸腹部表现为胸闷脘痞、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小便短涩、大便不爽。
这时,若食瓜果饮冷会增加脾胃负担,脾胃虚弱,则水运失司,水湿内停。若久待空调房间,则体内的湿邪为风寒所遏,疏泄受阻,在上述湿邪内停症状基础上又会出现发热,其热不扬,微恶风寒,咽痛,鼻流浊涕,咳嗽,口干渴等外感表现。但,也不必过于害怕,此类病症若加以注意乃可避免。预防谨记“切莫贪凉”四字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