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经来临,总会听到或看到许多如环卫工人、农民工中暑的案例。中暑是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中暑的病死率与体温升高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直接相关,介于20%~70%,50岁以上的患者甚至可高达80%。
中暑发生的病因:
1、环境因素在高温暴晒环境下劳作;在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良时从事体力活动。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孕产妇、婴幼儿、慢性病患者、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易诱发。
临床上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的中暑可先后发病,也可重叠发生。
1、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口渴而饮水过多,盐分补充不足,使钠、氯浓度降低引起肌肉痉挛。
2、热衰竭:体液和钠盐丢失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表现为眩晕、恶心、低血压等。
3、热射病:中暑的致命性急重病症,表现为高热、无汗、意识障碍及多器官衰竭。
中暑的治疗:尽快脱离高温环境,松解衣物,置身于低温、通风的环境中休息,喝些清凉的饮料。严重中暑或30分钟情况无改善者,应立即就医治疗。物理降温可用冰水或酒精全身擦浴,或将冰袋置于患者大血管处;体内降温可用冰盐水做胃和直肠灌洗,或低温生理盐水血液透析。肌痉挛者可用药物降温,需注意血压、呼吸的监测。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神经系统、肝肾和肌肉的损伤程度及血乳酸浓度。昏迷超过6~8小时或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预后较差。体温恢复正常后,神经功能通常也可迅速恢复,但有些患者可遗留有轻度神经功能紊乱。
那么,炎炎夏日该如何预防中暑呢?
1、避开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工作;
2、少量多次饮水,合理补充水分,外出时携带含盐饮料或防中暑的药物;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高油脂食物;
4、出门尽量避开正午,外出时备好防晒用具,如太阳伞、墨镜等;
5、合理安排劳动与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6、加强锻炼,增强个人体质;
7、加强防暑相关知识的学习。
━━━━━
作者:神经内科三病区章静
编辑:*瑞丰校对:王婷审核:肖朝文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