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的定义:
高温作业的定义:
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制的作业。
高温作业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多,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饲料加工业、纺织业、玻璃产品制造业等等。
高温天气:
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5℃以上的天气。
高温天气作业:
按安监总安健〔〕89号《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气温5℃及以上)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环境温度越高,劳动强度越大,人体出汗量越大。汗多有效蒸发率在干热有风的环境中高达80%以上,大量出汗若能及时蒸发,则散热作用良好。但在湿热,风小的环境中,汗的有效蒸发率经常不足50%,不利于体温调节。当人受热,产热量持续大于散热量时,易发生集体蓄热过度而导致中暑性疾病的发生。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健康效应或中暑症状。人体核心温度(即7℃)升高1℃会出现以下效应,如:协调功能丧失、决策能力受损和头晕等症状;人体核心温度升高℃则可能导致中暑甚至危及性命。中暑症状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包括:
痱子:部分身体部位由于汗液不容易从皮肤表面蒸发而导致皮肤表面潮湿时易生成痱子。此时,汗腺导管堵塞、出现炎症并生成皮疹。这种情况也被称作“热痱子”。
热痉挛:是一种痛苦的四肢痉挛现象,多发生于易大汗淋淋的人群中。
热衰竭:中暑衰竭是由于体内水和盐分流失而导致的。症状包括:头痛、疲劳、头晕、恶心和意识不清。
热晕厥(也是热衰竭的一种):下肢充血时易发生热晕厥或虚脱,从而发生大脑供血不足和昏厥。
热射病(或热中暑):与热衰竭的区别在于:中暑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引起意识模糊或抽搐甚至于失去知觉。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人体温度调节系统出现问题。中暑者人体核心温度几乎一直处于40℃以上。中暑严重者可能会致命。由于从事重体力劳动而导致的运动性中暑在气温不太高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而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速度更快。前提是:个体持续高效地进行作业。运动性中暑可能不会出现脱水现象。
高温作业的卫生要求
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为IV级,WBGT指数限值为25℃;劳动强度分级每下降一级,WBGT指数限值增加1℃~2℃;接触时间率每减少25%,WBGT限值指数增加1℃~2℃,见下表。
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0℃的地区,表中规定的WBGT指数相应增加1℃。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接触时间率
体力劳动强度I
II
III
IV
%
0
28
26
25
75%
1
29
28
26
50%
2
0
29
28
25%
2
1
0
高温天气作业的管理措施
(安监总安健〔〕89号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5℃以上、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高温作业管理制度
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有职业禁忌证者,不得从事高温作业。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和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
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
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工作环境设立休息场所。休息场所应当设有座椅,保持通风良好或者配有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救援的演习,并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劳动者出现中暑症状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使其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供给防暑降温饮料,并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病情严重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送医疗卫生机构治疗。
劳动者应当服从用人单位合理调整高温天气作息时间或者对有关工作地点、工作岗位的调整安排。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作业场所高温危害的控制
为了保证正常生产和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夏季高温车间的防暑降温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作业场所防暑降温应首先采取工程技术控制措施,控制热源,减少作业人员的高温暴露。工程技术措施包括隔热措施和通风降温措施。
隔热措施
隔热是防暑降温的一项重要措施。隔热的作用在于隔断热源的辐射热作用,同时还能相应减少对流散热,将热源的热作用限制在某一范围内。因为热辐射线就像普通光线一样是沿着直线前进的,只要在中间挡上一层薄物片就能切断它的去路,把一部分辐射线折回去,起到隔热的作用。被折回的辐射热量的大小,取决于遮挡材料的性质。隔热的好处,不仅是因为它所挡走的热量比较大,而且是因为它所挡走的是辐射形式的热,这对减轻人体的热负担具有很大的意义。因为人体对辐射吸热的热感觉是很敏感。由此可见,隔热在防暑降温中有着特殊和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工矿企业中更为实用。
建筑物隔热
炎热地区的工业厂房或辅助建筑可采取建筑物隔热措施,以减少太阳辐射传入车间的热量。一般是从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屋顶淋水,外窗遮阳等方面采取隔热措施。外窗和屋顶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长、强度大,在围护结构接受的总辐射热量中占主要地位。
1.外窗遮阳
阳光透过外窗照射到车间内,是造成车间内温度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外窗遮阳是利用不透明材料遮挡太阳光线,使阳光不能直接射入车间内。遮阳的方法很多,在窗扇上刷云青粉、挂竹帘均为简易措施。如安装遮阳板,则由建筑设计兼顾隔热、挡风、防雨、采光和通风等方面功能,综合考虑。
2.屋顶隔热
在炎热地区,太阳辐射强烈,通过屋顶传人车间内的热量很大,屋顶采取必要的隔热措施后,能较大幅度地减少太阳辐射强度。并能降低屋顶内表面温度,从而减少屋顶对人体的热辐射。目前常采用的屋顶隔热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通风屋顶。
通风屋顶是在普通平屋顶上设置空气间层,其隔热原理是利用通过间层内流动的空气把部分太阳辐射热带走。因此,从建筑设计上考虑应充分利用屋顶内的热压和风压,以加大屋顶内的换气量,提高隔热效果。
② 通风屋顶下加保温层。
此方案可大幅度的降低屋顶的总体传热系数,减少传入的辐射热量,用于空调高温车间是可行的。但用于一般热车间的降温,由于成本较高,受到限制。
.屋顶淋水
在炎热地区,对轻型结构有坡层面的建筑,可采用屋顶淋水隔热降温措施。它通过屋脊上的多孔水管向屋顶淋水,在屋顶面上形成流水层。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蒸发潜热,而这部分热量是从屋顶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中取得的,从而可降低屋顶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时,也使屋顶内表面温度有所降低。
设备隔热
高温车间对热设备采取隔热措施,可以减少散入车间工作地点的热量,防止热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隔热后热设备外表面温度一般不应超过60℃。高温车间所采用的设备隔热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热绝缘和热屏蔽两类。
1.热绝缘
作用原理:在发热体外直接包覆一层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后,由于热阻的增加,发热体向外散发的热量就会减少。材料的导热性越差、厚度越大,则发热体向外散热量的减少就越多。这就是热绝缘的基本作用原理。
构造方法:选择热绝缘材料。一般宜按下述项目进行比较选择:导热率、密度、安全使用温度范围、抗压或抗折强度、不燃或阻燃性能化学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单位体材制价格、安全性。施工性能等。一般来说,有机绝热材料适用于较低的温度,而无机绝热材料的耐温能力一般都极强。
2.热屏蔽
热屏蔽在高温作业的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按照其主要用途可将其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类。
透明热屏蔽主要用来把工作地点和需要经常清楚观察的发热体两者隔离开来,例如玻璃板、玻璃板淌水、瀑布或水幕等。不透明热屏蔽则用来屏蔽无需观察的发热体。例如各种遮热板(石棉板、铁板等)、铁板淌水、麻布水幕、流动水箱、砖嫱等。半透明热屏蔽的用途介于两者之间,例如铁纱屏、铁纱水幕等。
通风降温措施
如前所述,为了降低车间内的空气温度,必须在采取各种隔热措施的同时,对整个车间进行全面换气,即设法把车间内被加热的空气排出去,而把车间外的冷空气换进来。实现全面换气的方法一般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自然通风是依靠自然的热压或风压的作用,机械通风则是依靠风机等机械设备的作用。对热车间来说,由于车间内散热量很大,车间余热加热了空气构成自然通风的动力,自然通风就显得特别经济有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