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虚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为什么中暑也会闹出人命
TUhjnbcbe - 2021/3/14 1:23:00
广州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7235802.html

在老秦的新书《幸存者》里,有位大叔横尸雪地,死因却是热死——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死法吗?想知道这具热死的尸体经历了哪些病理变化吗?请戳本期文章!

题图素材来源:百度图库

法医秘史丨第38辑

为什么中暑也会闹出人命?

(文/我在你左右)

看过老秦小说《幸存者》的读者,一定对这本书的第十案《雪地热死之谜》不陌生。这一案例中出现了一具被热死的尸体,如果不是机智的秦法医通过法医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观察到尸体的小脑细胞的改变,以及横纹肌溶解等病理组织学变化,估计短时期内还真的不能侦破这起离奇的命案。如果大家觉得在小说中,法医蜀黍们绞尽脑汁地寻找死因是故意在渲染情节的话,那大家可就错了。因为热死案件在现实中相比较于低温死亡(冻死)来说,确实极其少见,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热死人”的那些事儿吧!

PS:其实今天的这个坑,是编辑团大BOSS包包挖的,笔者我是意外掉进来的!

往期文章在说明一种死法之前,我们都是先要普及一下解剖学知识。然而,本期却与往期有着很大的区别,那就是本期的内容与解剖学顶多也就有5分钱的关系,而与生理学却有着巨大的联系。所以,今天的话题就从给大家普及跟人体体温相关的知识开始。

什么是热死?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热死。所谓热死就是身体的温度超过了调定点的范围,机体通过一系列的调节依旧不能使得体温回落到正常水平,于是造成了人体的机能损害,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器官衰竭,进而导致了死亡。

下面我们来明确两个概念:

核心温度:机体核心的温度被称为核心温度(coretemperature)主要指:心、脑、肺、腹腔脏器的温度。

体表温度:机体表面的温度称为机体的表层温度(shelltemperature),包括皮肤、皮下脂肪、肌肉等部位的温度。

体温与体温测量

生理学与医学上所说的体温(bodytemperature),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在安静的状态下,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约为38℃。

体温的测量: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测量腋下温度、口腔温度之类的。在这里主要说一下直肠温度的测量,因为后文还会提及。测量直肠温度,一般要将温度计插入直肠内6cm,为什么选择直肠呢?因为,直肠的封闭性好,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

体温存在波动?

体温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存在着波动,比如:深夜2时—早晨6时最低,午后1时—下午6时最高。而成年女性的体温比男性高0.3℃,据推测这大概与女性皮下脂肪较多,散热较少有关系。此外,女性在排卵后体温会升高0.2—0.5℃。体温的年龄差距表现为:新生儿体温>成年人体温>老年人体温。

机体的产热方式:

基础代谢产热:此方式为细胞通过代谢而产生热量。

骨骼肌运动产热:骨骼肌运动增强时,机体产热增加,产热量与运动量成正比。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主要是说,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机体额外增加的能量消耗,使机体产生的热量增加。

寒战与非寒战产热:寒战产热是指在寒冷条件下骨骼肌的紧张度增强,从而使得产热增加。非寒战产热是指在寒冷条件下,机体依靠提高自身代谢率来抵抗严寒。

机体的散热方式:

机体内部的散热方式是体热通过血液循环和热传导运送到体表,而体表的皮肤通过下列方式进行散热。

辐射散热:物体以热射线的方式向周围比较冷的物质散发热能。

传导散热:物体的热能直接传给与其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热交换方式。

对流散热:通过气体或者液体的流动带走热量的方式,比如:呼吸出去的气体和出汗流出的液体。

蒸发散热:

不感蒸发(不被机体所察觉的蒸发):指通过呼吸道与从皮肤缓慢蒸发而带走的热量。

发汗:通过汗腺分泌带走热量。

体温的调节

产热和散热的方式已经说完了,那么它们又是如何调节体温的呢?体温调节通过下列机制:

外周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将外周的温度变化传递到中枢,从而起到体温调节的作用。

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

分类:热敏感神经元与冷敏感神经元。

作用机制:血液温度升高,热敏神经元发放冲动频率增加;血液温度降低,冷敏神经元发放冲动频率增加。

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控制脑部温度的变动范围在0.1℃。

体温调节中枢:负责控制产热与散热的平衡,目前体温的调节遵循“调定点”学说,即体温在某一温度范围内,此范围即调定点范围。当温度超过调定点后,位于下丘脑的调节中枢使产热减少,散热增加,让温度降低到调定点范围;同理,当温度低于调定点时,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使体温升至调定点范围。

关于中暑

中暑或者说热死都有哪些表现呢?下面我们就将讲到这个问题。

为什么会中暑?

产热增加了,比如:从事重体力劳动、*训等,或者甲状腺功能亢进、饮酒。

获得的热量增加:最好的例子就是老秦书中的那位在桑拿房里热死的男子,因为环境温度升高,使得人体的体温升高,超过了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散热障碍:

a.皮肤大面积烧伤,不能通过皮肤散热;

b.服用镇静药的人、饮酒者或者中枢神经功能不良的老年人等,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以致于发生中暑;

c.应用影响出汗的药物,比如:使用抑制腺体分泌的抗胆碱药物;

d.过度肥胖或者衣服的透气性不好。

中暑之后有啥表现?

由于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不能使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适应,进而发生中暑。所以,在出现中暑明显症状的3—5天之前,机体会表现出一些前驱症状,比如:头痛,眩晕和疲劳,容易被当做感冒而被忽视,或者由于错误用药而导致病情恶化。经过了前驱期之后,就会出现如下明显的中暑症状:

热痉挛: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出现腓肠肌或者腹部肌群的疼痛性痉挛。

热衰竭:热痉挛持续发展,机体脱水,血容量不足所导致。

热射病:这是中暑最致命的情况,表现为行为异常、神志障碍或者昏迷(原因为中暑导致的低钠血症,使得脑细胞水肿而发生的神经系统表现)、高热(直肠温度>41℃,用直肠温度衡量的原因前文已经说过)、多器官功能衰竭。该型又进一步分为劳动力性和非劳动力性,前者见于在热环境中进行大量运动的青壮年,比如:参加*训或者进行大负荷体育锻炼的人。后者见于老年人,这一部分人群一般年老体弱,并且还有一些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中暑,会加重原有疾病的恶化,这部分人员是中暑死亡发生的高危人群。

(中暑症状对比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尸检所见:中暑死亡的病理学基础还是由于高温造成的人体蛋白质变性,使得各器官的细胞膜损伤,进而发生严重的病变,比如:小脑和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坏死,心肌局灶性的细胞溶解、出血、坏死,肝细胞坏死和肾上腺皮质的出血,横纹肌溶解等。

(肌组织病变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中暑死亡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7])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中暑呢?

广州地区曾经做过一次普查,他们的结果如下:

从职业看:农林牧渔业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离退休人员。

从地区看:农村中暑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

从收入看:低收入群体中暑发生率高于其他收入群体。

(广东地区中暑人群统计表,表格来源:参考文献[4])

中暑之后怎么办?

体外降温:脱去衣服,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冷水擦浴,有条件者放入27—30℃水中降温。

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或者收效甚微者,行胃部或者直肠冰盐水灌洗。

并发症处理:

昏迷: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胃内容物的误吸,有脑水肿者使用药物对症治疗。

低血压:中暑低血压往往由于水分丢失过多,所以应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补充血容量的药物来补充血容量。

肝肾心功能衰竭:使用抗心衰药物,急性肾衰时采取透析。因为高温造成的人体细胞膜损伤,中暑患者的肝脏损伤,在后期往往是很严重的,所以,发生肝衰竭的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肝脏移植。

中暑患者的预后如何?

有文章统计过,直肠温度>41℃者,预后不良,中暑后最初的一个小时,是抢救中暑决定预后的关键。

说了这么多,与其等到中暑采取救治措施,不如提早预防,都有哪些办法可以预防呢?

炎热季节,避免在最热的时间出门。如果出门,请做好防暑准备,改善工作场所的通风条件,准备好防暑降温的药品,比如:清凉油、风精油以及藿香正气水。

如果您是*人或者运动员,在天气炎热时,请尽量避免在烈日下进行剧烈训练,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出现中暑的前驱症状后,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

家中有老人或者儿童等年老、体弱、多病者,以及孕妇、产褥期妇女(说人话就是正在坐月子的妇女)请改善他(她)们居住环境的通风条件,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合理营养饮食,适当补充水分,避免在炎热时段出门或尽量减少外出次数。

扩展阅读

前文提及的防暑降温药品中有藿香正气水,笔者要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这也是编辑团boss包包很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中暑也会闹出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