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菌药物耐药形势的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细菌耐药问题的严峻性。然而,现实中人们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加速细菌耐药的进程。
误区一:抗菌药物=消炎药
很多人甚至是医务工作者认为抗菌药物就是消炎药。实际上抗菌药物并不能直接起到消除炎症的作用,只能通过杀灭或抑制细菌来控制炎症。然而,很多炎症并不是细菌引起的,如病*性炎症,过敏性炎症,物理、化学因子导致的炎症等。针对这些炎症使用抗菌药物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发炎”即用抗菌药物的观念是错误的。
误区二:感冒、发烧就用抗菌药物
据统计,约90%的感冒是由病*引起的;约2/3的发热是由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如结缔组织病、肿瘤、药物等。抗菌药物对上述因素引起的感冒、发热是没有作用的,反而会导致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增大,加速耐药菌的产生。因此,感冒即用抗菌药物、发热即用抗菌药物是应该极力避免的。
误区三:症状刚控制即停药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骨髓炎、侵袭性真菌感染、结核病等需要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一旦提前停药,残留细菌将获得大量生长空间而导致疾病反弹甚至加重。
误区四:频繁更换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应在用药后48小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而不应频繁更换抗菌药物。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一方面会导致无法评估药物对感染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五:长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抗菌药物是用于感染的预防。但实际上,很多情况是没必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如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无感染高危因素的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均不应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长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但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还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六:广谱抗菌药物优于窄谱
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应针对可能的病原菌选择抗菌药物,而不应随意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如急性细菌性咽炎,常见的病原菌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针对该菌有强活性的窄谱药物青霉素即应该作为首选。随意选择广谱抗菌药物不但费用更高,而且可能诱导超级耐药菌的产生。
「有用就扩散」
来源|好医师[ID:haoyish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这个相亲经历,和那个标题为《关于我3月的一次相亲。》几乎一模一样,可能稍微比他好一点点。
本人今年25,今年大年初3,我妈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妹子,23岁。没有媒人,是街坊也是她的嫂子直接带到我家里面来的。(她跟她嫂子关系特别好)妹子特别害羞,在我家见面全程躲在她嫂子旁边,我根本看不到她的长相,身材很廋,那种病态的廋,(后来才知道cm,35KG)。然后聊了几句,让我们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