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到来
气温不断的攀升
6月16日上午
温州气象台发布了
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
温州随即进入了“大火炉”模式
“热死了”成为近期许多人的口头禅
但不是玩笑
热,真的是会死人的!
高温,高湿,强辐射天气下,人体一系列的散热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对人体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使得体温升高、电解质失调等,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中暑。
案例分享:
近日,我院急诊科便收治了一名因“热射病”(中暑的一种)导致昏迷、抽搐的病人。该患者因在室外暴晒后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四肢抽动,被家人发现由送至我院急诊抢救室。入科时患者体温高达41.3℃,深昏迷,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小便失禁。立即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冰毯降温,降低室温,冰盐水输液,后转至急诊监护室继续治疗。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治疗,现患者意识已转清,体温已恢复正常,已予脱机拔管,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现已转至普通病房观察。
看到这大家不禁要问:不就是中暑吗,怎么会到了插管进监护室的地步?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在这样高温闷热天气里,中暑已成高发疾病。很多人都觉得“中暑”是个小问题,甚至通过中医的“刮痧”即可“药到病除”。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严重中暑的死亡率极高!
中暑的分级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度中暑:中暑影响体温调节中枢,身体会发热,体温超过37度,但一般不超过38.5度,同时出现胸闷、头晕、心慌、皮肤潮红、纳差及全身乏力等症状。如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无汗、四肢抽搐、谵妄、意识改变甚至深昏迷,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也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呼吸和心脏功能障碍、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急性肝损伤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风险高。
既然中暑这么可怕,那么我们在中暑后应该如何自救?
1、首先,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
2、其次,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给患者降温。
3、最好赶紧物理降温(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部、腹股沟动脉搏动动处)
4、意识不清的病人,不能喝水!!!
5、严重者肌肉会因热射病发生不自主的抽搐。发生这种情况不要在病人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去刻意束缚其抽搐的肢体,可用软物(床垫等)垫在病人身下。如果发生呕吐,请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6、出现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必须及时就医!
最后,炎炎夏日,想要避免中暑,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尤其是每天的中午和午后(11-14点),尽量减少外出,可以选择比较凉爽的时间出去活动。如果无法避免,一定要注意多饮水、注意休息。总之,避暑的七字心得就是:哪凉快哪呆着去!
辟谣时间到!中暑不能打针?会死人?
其实,中暑不是不能输液,而是要根据中暑严重程度来选择,如先兆中暑及轻症中暑,可不输液,可予阴凉通风处,补充电解质,刮痧散热等处理,症状可缓解;重症中暑(尤其热衰竭、热射病),往往存在高热、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意识障碍、脱水、休克等表现,应及时降温、静脉输液以纠正电解质及内环境紊乱,大量补液以纠正脱水,才有机会救治成功。
专家简介
姜盈盈
姜盈盈
医院
医院(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浙江省医学会中*学分会委员
医院危险性消化道出血快速通道秘书
擅长:急危重症救治,尤其在急性中*、急性呼吸衰竭、脓*症、多发伤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擅长急诊常见发热、头晕、腹痛等疾病的诊治。
END来源|急诊科林豪森
审核|急诊科曾卫芳
编辑|急诊科王星星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