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进入三伏天,闷热的天气总是令人不适,在热浪的袭击下,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很容易发生中暑。近日,四川宜宾一老人因中暑昏倒在路边,被当地派出所民警送回家中;不久前,广东惠州一中年男子中暑后体温接近42℃,最终抢救无效身亡……中暑后该怎么办?如何有效减少中暑风险?
学会区分“阳暑”和“阴暑”
“每个人发生中暑后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轻者会出现口干、口渴、心烦气躁、头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痉挛、抽搐等症状。”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师来要良介绍,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指人们在户外暴晒之后出现的发热、口渴、心烦等症状;阴暑多因人们饮食过于寒凉或被风吹雨淋后,在夏天出现的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
对于户外劳作人员,一旦发生中暑相关症状,应及时将其转移至阴凉处,避免高温暴晒的环境,补充水分并进行适当休息,对于发生痉挛、抽搐等严重症状的患者,医院进行专业处理。此外,来要良表示,对于遭受寒湿,发生呕吐、腹泻等阴暑患者,可通过服用藿香正气水进行缓解,如果患者情况较严重,影响到电解质水平,医院进行必要的补液治疗。
很多人发生中暑,都会服用藿香正气水,其实这并不科学。“藿香正气水主要用于阴暑人群,且其分为含酒精和不含酒精两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味道浓烈,见效较快,对于没有禁忌症的人群,首选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对于肠道敏感人群、驾驶人群以及对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味道极度不适的人群,可选择使用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
增强脾胃功能可有效减少中暑风险
“其实,热的感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缓解,如吃冷饮、排汗等。”来要良告诉记者,少量喝凉水、吃冰棍等行为,在短时间内对于健康且体质较强的年轻人来说问题不大,但需要结合不同人的体质进行综合判断其对冷饮的耐受度。此外,人体的汗孔也有排热作用,通过出汗,汗液可以将人体内的一部分热量带出,人的体温会自然地下降。
来要良认为,人们在夏天应尤其注意调节消化系统,增强脾胃功能。“当脾胃功能较弱、脾虚有湿时,通过合理的保健,将脾胃调好,通常不会发生中暑现象。因为当人们胃口较好时,饮食有所保障,饮水能够正常代谢出去,会大大降低中暑的风险和几率。而对于脾胃功能较差的人群,由于饮食无法得到很好的消化,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问题,那么阴暑也就随之而来了。”
在饮食方面,来要良建议,对于寒性体质、脾胃虚寒人群,夏天可适量多食用生姜,食用生姜可振奋体内阳气,当人体内阳气充足时,通过正常的饮食可以抵御外在的热和暑湿,而内热重的人,可以适量食用冰西瓜、性凉的水果以及冷饮等,以减少其内热的产生,从而起到消暑作用。
新京报记者张兆慧
校对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