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全国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温度高达40摄氏度以上,容易出现中暑等因室外温度过高引起人体不适的症状,而多地也出现了热射病死亡病例。在高温高热环境下,长时间进行高温作业的人群更容易产生中暑的症状。所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温中暑,切实保障高温作业环境下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刻不容缓。
一、常见的中暑类型
当人体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人就会中暑。中暑时,机体常伴随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症状。而中暑又常分为三种类型:中暑先兆、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
(一)先兆中暑:在高温情况下,人体体温略高,开始出现较多汗并同时出现口干、头晕、眼花、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当人体离开高温高湿环境时,相应症状可得到缓解或恢复正常。
(二)轻症中暑:人体具有先兆中暑的情况下,体温轻度升高至38度以上,还会出现面色潮红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四肢冰冷及血压下降等早期循环功能紊乱的轻症中暑症状。通常在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并短暂休息时能得到缓解和恢复正常。
(三)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为中暑痉挛(热痉挛)、中暑衰竭(热衰竭)及中暑高热(热射病)。
1.中暑痉挛(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群体,通常情况下患者体温正常。当人处于高温作业环境下,出现口渴、多汗等症状使机体血液中钠含量降低,进而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的肌肉痉挛。
2.中暑衰竭(热衰竭):常见于老年人群体以及一时间未适应高温作业环境下的人群。起病急,患者常见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呼吸快浅等症状。
3.中暑高热(热射病):多发生于高温作业环境下劳动时间较长的人群中。热射病是一种可致死的急症,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高热,常引发头痛、口渴、体温迅速升高、脉搏加快、面部潮红、昏迷等症状,患者体温多达到40摄氏度以上,病死率较高。
二、预防中暑的方法
(一)高温时段减少出门频率:室外活动及高温作业时建议避开正午时分,尽量将活动与作业安排在清晨或下午傍晚时,多在阴凉处活动、作业或休息。
(二)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