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25 16:38:00
今年夏天,40度高温屡见不鲜,“中暑”与“热射病”等词汇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严重的热射病会导致多器官功能的衰竭,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已然引起广泛重视。但你知道吗,除了身体上的伤害,高温带来的另一危害也正悄然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那就是“心理中暑”。Part.1什么是心理中暑?心理中暑是指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可能会出现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异常,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思维紊乱,易激惹和行为失控。心理中暑症状(图片来源:济宁新闻网)心理中暑往往发生在夏季和炎热的天气,尤其是热浪日,即连续三天温度超过35摄氏度的日子。心理中暑如果不加以干预,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温带来的“心理中暑”已被许多研究者证实,很多实验就表明,在高温日,心理急诊科就诊率会普遍增高(包括物质使用障碍,焦虑、压力相关和躯体形态障碍,情感障碍等等,见图2)。温度与心理急诊科就诊率的关系(图片来源:Nori-Sarma,A.etal.,)高温与人际间和群体间攻击行为,暴力性自杀行为,以及抑郁、焦虑和愤怒等情绪问题的出现有关。研究者们发现,攻击行为和自杀行为会出现季节性波动,夏天发生的攻击事件,如家庭暴力,社会骚乱事件和人际冲突,都比一年中的其他季节更多。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和自杀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见图3)。当温度超过18℃后每增加1℃,自杀行为相对风险会提高约3.8%。此外,研究还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和焦虑的入院人数与当天温度呈正相关。在高温天气下,相比于低温天气,人们普遍报告更严重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平均温度与自杀风险的关系(图片来源:Page,L.A.,Hajat,S.,Kovats,R.S.,)那么,“心理中暑”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Part.2造成“心理中暑”的因素有哪些?科学家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高温下的“暴力倾向”。首先,从生物学机制来看,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会随季节变化,与冲动性、攻击性等呈负相关(Gaoetal.,)。炎热的天气会导致血清素和多巴胺的降低,不仅会增加人的攻击性和冲动性,还会降低人的抑制功能,从而导致失控行为(见图4)。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图片来源:thespinalcentre.